今年来,昌都市各驻村(居)工作队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用真抓富乡村、用实干促振兴,农村农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治安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发展。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固本之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农业兴,更要百业兴旺,昌都市各驻村(居)工作队充分立足所驻村(居)实际,因情施策、因地制宜,发挥职能,帮助完善村(居)发展路子、找准和拓宽致富门路,申报协调和组织实施帮扶项目,积极帮助发展特色产业,落实支农惠民政策,促进农牧民增收,既“输血”又“造血”,大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芒康县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在产业发展上进行科学规划,逐步打造出“康巴蜜桔”“康巴大蒜”“盐田酸橘”“纳西蜂蜜”“木许竹编”“曲孜卡反季蔬菜”等众多品牌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模式,培育致富产业92个,促进集体经济年增长预计6530余万元,实现集体与群众“双赢共富”。江达县波罗乡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修建了波罗乡康巴香猪养殖场,投入资金1008万元(其中:扶贫资金579万元、农牧资金429万元),帮助70余名群众实现了就业;八宿县拉根乡绕巴村和吉达乡仲沙村驻村(居)工作队因地制宜,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整合利用有限资源建起了高原生态鹅和高原大麻鸭养殖基地,解决了部分农牧民群众的就业问题,为农牧民群众增收提供保障。目前,第一批成鹅已经销售了423只,带动贫困群众增收10万余元。
八宿县拉根乡绕巴村高原生态鹅养殖基地
生态宜居,是保护乡村发展的绿色屏障。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昌都市各驻村(居)工作队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全力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洛隆县俄西乡各驻村(居)工作队组织村民种植山杏1125亩,累计投资787万元,目前山杏成活率达96%左右,预计三年内产生效益,每亩产量4000斤,年总产量45万斤,实现增收180万余元。左贡县各驻村(居)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全面推进“两江一河”流域治理,各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多措并举开展河道排查、清理整治活动,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昌都市人大驻八宿县拉根乡拉根村工作队协调资金350余万元改善驻地基础设施条件,改善驻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老百姓吃上“生态饭”奠定了基础。
乡风文明,是洗净乡村痼疾的活水清泉。昌都市各驻村(居)工作队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促进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利用每月党员的集中学习日,向农牧民群众传授文化知识,并积极开展帮教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潜移默化,用寓教于乐的方法移风易俗,使广大群众自觉养成了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良好习俗,实现了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昌都市教育局的驻村干部入驻八宿县吉达乡仲沙村驻村工作队面向中小学生开办假期补习班,在辅导学生功课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学习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村民中有口皆碑。边坝县沙丁乡各驻村(居)工作队、丁青县色扎乡各驻村(居)工作队,组织开展由乡脱贫攻坚办公室牵头的脱贫攻坚知识竞赛活动,召集各村(居)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包村领导及干部共计400余人参加活动,普及脱贫攻坚相关知识;丁青县驻社区工作队积极组织社区“两委”、社区文艺队深入丁青县敬老院开展“厚德丁青.涵养琼布”敬老爱老活动,为175名老人修剪指甲、理发洗头、打扫卫生等,并为老人们送去了15个社区文艺队精心准备的节目,老人们各个喜笑颜开、赞叹不已。
边坝县沙丁乡各驻村(居)工作队组织开展脱贫攻坚知识竞赛
丁青县驻社区驻村工作队开展“厚德丁青.涵养琼布”敬老爱老活动
治理有效,是维护乡村稳定的定盘之星。昌都市各驻村(居)工作队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制,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了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了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贡觉县各驻村(居)工作队切实关注刑满释放人员,帮助刑满释放人员融入社会生活,积极为生活较为贫困的刑满释放人员申请救助金,并大力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为刑满释放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左贡县宣传队在各驻村(居)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协助下,深入全县各村(居)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积极营造了农牧民群众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氛围,掀起了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热潮。
生活富裕,是唱响乡村振兴的小康之歌。让农牧民群众富裕起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昌都市各驻村(居)工作队因地制宜、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全力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通过集体经济分红、土地收租、民族手工业合作社、兑现各类扶贫资金等形式帮助农牧民群众创收增收,并按照建档立卡户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能的要求,因地因人而异开展工程建设、种养殖、手工技能等就业技能培训,真正做到建档立卡户实用技能培训“全覆盖”。边坝县沙丁乡东地村驻村工作队通过砂石厂的建立和运营管理,使砂石厂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2018年年初驻村工作队为东地村72户村民进行年底分红共计兑现现金57.6万元;江达县岩比乡驻村工作队与民族手工业合作社密切协作,实现了产品走出去、资金流进来、口碑远流传的产业发展成就,2018年年初驻村工作队为合作社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社农发放年度劳务资金37.78万元、为19户贫困户合作社成员分发年度分红资金7.5万元、为岩比村37户建档立卡户发放“藏历新年”慰问金7900元;江达县岗托镇各驻村(居)工作队在江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昌都市兴邦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为建档立卡户开展了为期7天的经济林果和温室大棚种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23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解决了132名贫困群众就业问题。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