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在雅砻大地广袤农村,随处可见驻村干部忙碌的身影:有的千方百计帮助村里引进项目,有的俯下身子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有的东奔西走协助百姓销售农产品……他们用拼搏与奉献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让一个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关心!我生活得越来越好。”乃东区昌珠镇克麦居委会居民扎西央金老人的这句发自肺腑的感谢话,道出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强基惠民工作的肯定。
精准扶贫,吹响决胜小康新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
为了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山南市第七批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村(居)正确规划产业扶贫项目,处理好城镇就业与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产业的关系。
在扎囊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桑耶镇松卡居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支张,通过学习草莓栽培技术,现在日均收入达150元,成功实现了“脱贫梦”。
错那县驻觉拉村工作队积极宣传贫困户到勒乡特色小城镇经商的优惠政策,成功动员13户贫困群众前往自主创业;加查县驻巴达村工作队积极实施藏药材种植项目,落实务工工资11.21万元,带动8户贫困户脱贫……这些被驻村工作队认为是很平常的事情,却因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而温暖了群众的心。
“去年,山南市各驻村(居)工作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坚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大力实施‘精神脱贫’工程,先后组织468名优秀干部进驻117个深度贫困村(居),帮扶贫困群众6.18万人次,扶智扶志教育7.27万人次,解决就业岗位74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山南市强基惠民办公室工作人员晋美扎西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开启小康山南新征程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错那县勒乡勒村,有着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美丽的山水田园景色,山南市各驻村(居)工作队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产业扶贫措施,针对勒乡优势产业,将高山茶叶种植和边境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推动“茶旅结合”向纵深发展,使乡村振兴有了新路径和强动力。
“我们村变化可大了。新房子盖起来了,家庭旅馆住不下了,高山茶叶不够卖了,我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勒乡勒村村民伟色笑得合不拢嘴。
去年以来,山南市各驻村(居)工作队把促进农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快推进特色产业扶贫项目,积极探索有规模、能借鉴、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乃东区已建成300亩黑枸杞种植基地;贡嘎县建成710亩树莓种植基地;扎囊县建成500亩车厘子和600亩藜麦种植基地;桑日县建成1518亩葡萄种植基地;洛扎县建成1100亩花椒种植基地;加查县建成千亩核桃种植基地;隆子县、措美县建成3.7万亩黑青稞种植基地;浪卡子县完成万只绵羊改良基地品种检测,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今天的山南,高原特色农牧业已形成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之势。
基层党建,注入执政根系新养分
一支队伍有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班子发挥着关键作用。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要选好配强村(居)党支部书记等基层一线领导班子。
山南市强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山南市各驻村(居)工作队始终坚持“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帮助不包办”原则,持续帮助村(居)“两委”班子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上下功夫,帮助村(居)干部提高素质、拓展思路、激发活力、创新创业。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帮助村级党组织落实好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利用各类资源做好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帮助村(居)党组织健全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等各项基本制度,规范议事办事程序,加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政治引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民族团结、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法治宣传和文化活动的阵地。
山南市第七批驻村工作队队员们用赤诚之心和朴实之举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点赞。如今,第八批驻村干部们又奔赴一个个村庄,为雅砻大地的各族群众谋福祉,为强基惠民工作继续加温。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