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专题

民主改革60年来拉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2019年04月30日 17:2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发布会现场.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网讯(记者 格桑卓玛 何宝霞)4月30日上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拉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主持人:区党委宣传部巡视员、区政府新闻办主任 晋美旺措.JPG

主持人:区党委宣传部巡视员、区政府新闻办主任 晋美旺措

拉萨市副市长朱建红介绍说,60年来拉萨市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砥砺奋进、阔步前行,在各方面、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骄人成绩,全市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保持良好、民生持续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朱建红.JPG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朱建红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拉萨市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和桥头堡。2018年组建市县两级招商引资服务中心,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39个,实际到位资金330亿元。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呈“几何式”增长,截止到2018年底,资产总额达到841.35亿元。我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市、县两级均成立了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局。38家单位的203个政务服务事项和25个便民服务事项进驻市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局,政务服务事项时限压缩率达到51.11%。深化增值税改革,着力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注册资金6478.2亿元。农村改革步伐加快。截止到2018年底,完成4.37万户、63.64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任务,确权率达100%,土地流转面积9.24万亩。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斌.JPG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斌

2018年拉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78亿元,是1959年的131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1亿元,是1959年的4685倍。拉萨市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净土健康等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到8.9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199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2.76亿元。净土健康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年产值超过百亿元,30多种净土健康产品走进内地高端市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从1959年的1.4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798.9亿元,增长1917倍。拉萨已成为全区特色产业的核心区、商贸物流的聚集地、金融服务的示范区。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文化局党组成员、调研员 次拥.JPG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文化局党组成员、调研员 次拥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60年来,党中央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拉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群众性、典型性和保护力、传播力不断增强。拉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一级文物888件(套),普查登记1114函古籍。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我们投入15亿元对老城区进行改造保护,完成7条街区风貌保护、56座古建大院修复保护,拉萨市古城历史文脉、特色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传承,城市环境大幅提升,八廓街入选“中国十大文化名街”。

拉萨市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市拥有167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形成了四级项目保护体系,其中入选人类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保护名录20项,省级31项、市级65项,县级50项。现有代表性传承人221名,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名,自治区级35名,市级85名,县级89名。全市共建成各级文化馆(站)75个,博物馆6座;建成农(牧)家书屋228个、社区书屋52个、寺庙书屋231个,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和“舍舍通”,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41%和98.93%;已完成26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拉萨市还围绕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实施南北山山体造林绿化面积5863.95亩,植树130万余株,成活率80%以上,在全区实现了海拔3900米以上裸露山体人工造林零的突破。海拔4300米以下4个“无树村”和18679户“无树户”全面消除,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9.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8%。“河变湖”工程拦河闸建成蓄水,形成湖面2700多亩,城区空气湿度增加8%,拉萨河城区段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还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工程,率先在全区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稳步推进拉萨河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拉鲁湿地北面因缺水沙化的536亩湿地,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配合自治区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建成国家、区、市三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27个,创建自治区级生态县(区)4个、生态乡(镇)64个、生态村(社区)253个。全面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市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中,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发改委副主任 尼玛次旦.JPG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发改委副主任 尼玛次旦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从1959年到2018年,拉萨市建成区面积从3平方公里增至75.96平方公里,增加了25倍,形成了“一心两翼、南北联通,带动五县五区、辐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格局。全市户籍人口从24.51万增加到55.44万,增长了1.3倍,城镇化率从31.7%提高到43.6%,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646.61公里,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村居,村村通光纤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全区完成县际农村客运改革,乡镇客车通达率达到100%,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85%,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就业,成为了服务民生的新亮点。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全线通车,川藏铁路加速推进,机场高等级公路、拉林高等级公路全线通车,拉日高等级公路、拉萨至那曲高等级公路全面动工,形成了“一环四射”的交通骨干网络和立体化运输网络。

拉萨市积极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促进民生改善,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育组团式援藏学校增至11所,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96.51%,本科上线率达59.76%。小学在校学生人数从1959年的1177人增加到2018年的59332人,增长了50倍。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8%,孕产妇住院分娩和婴儿住院救治实行100%报销。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高原奶产业“万户百场十中心”工程,农牧业总产值达到30.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7万吨以上,农牧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截止到2018年我市农村集中供水率为99.91%,自来水普及率为92.26%,供水保证率为84.87%,水质达标率为100%。粮食产量从1959年的2.29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6.17万吨,增长了近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9年的57元增加到2018年的14369元,增长了252倍。冰箱、彩电、洗衣机、摩托车、手机、电脑、汽车等消费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富裕起来的农牧民盖起来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