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我如期等到了8路公交车,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车里挤满了人。车子开了一会儿,突然一个老奶奶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来,到我怀里来!”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莫拉”(藏语:奶奶)把手伸向站在身边的三岁多的汉族小女孩,也许是觉得奶奶陌生,小女孩摇着头紧紧抓住了旁边妈妈的衣角,妈妈见状微笑着对小孩说;“没事的,去吧,去奶奶怀里”,可是她就是抓着妈妈衣服不放。本以为事情就这样完了,没想到奶奶突然缓慢起身站到了一旁,一个手势让妈妈瞬间明白她是想让小女孩坐上去,可是妈妈怎么拒绝,奶奶就是不愿再坐。妈妈不好意思地连忙道谢,还让小女孩感谢奶奶,奶奶只是简单说了一句“没事没事”。
车子就这样行走了几十分钟,奶奶也下车了。突然,我又听到了母女俩这样的对话:“女儿,你手里的棒棒糖是谁给的?”“是刚才那位奶奶给的”“奶奶给你的不是棒棒糖,而是爱心!”让座,本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但这件事情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老人对孩子纯碎的关心和爱护,更让我看到了一种跨越民族和血缘的伟大之爱,这种爱也必然成为助力西藏发展的一种宝贵财富,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
西藏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是边疆民族地区,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特殊的地理、历史等因素决定了新时代做好西藏民族团结工作的重大意义。这也不断要求我们必须集众力,用“心”去解决关乎民族团结的所有工作。如今,面对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各民族人民之间只有做到以心交心、以情换情,凝聚各民族共同的力量,才能更好实现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一直以来,西藏各族群众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投入援藏资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始终传承“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孔繁森精神”,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携手跨过一道道艰难之坎。西藏和平解放69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巩固,助力开创西藏社会稳定和谐、经济增速全国领先、生态文明持续向好、基础设施全面全力推进、精准脱贫提前高标准完成、人民生活富足安定的良好局面。
西藏谚语有言:“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这句话当然也是西藏各族群众水乳交融的真实写照。如今在西藏,藏汉同胞一起在甜茶馆吃饭聊天的场景早已成为常态;当地百姓热心帮助游客的数不胜数;民族大院内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基层干部与西藏群众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各民族之间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的故事在各地不断上演,这一个个动人故事也必然绘制出西藏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底色,谱写出民族团结事业的新篇章,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民族团结是民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要始终跟随共产党、高举民族团结旗,旗帜鲜明反分裂,始终以《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为遵循,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更好巩固脱贫成果,不断提高全面小康成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磅礴伟力!
(中国西藏新闻网所登载该网评文章仅为分享交流经验目的,属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