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
“省级党报总编辑西藏行”主题采访活动
走进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和拉萨南山公园
了解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措施和成就
来看看大家都说了些什么吧
美丽的拉鲁湿地。
北京日报社总编辑、副社长伍义林陶醉于拉鲁湿地美丽的风光,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他告诉记者:“非常高兴参加第二十七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年会,借着这个机会,完成了我长久以来想到西藏走一走、看一看的心愿。拉鲁湿地非常美,水草丰茂、候鸟成群。可以说,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上,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省级党报总编辑西藏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陶峰表示,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拉鲁湿地的保护是美丽西藏建设的范例。在西藏看得越多越是感觉,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明确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西藏坚决落实,成效显著。
羊城晚报记者周巍说:“这是我第一次来拉萨,没想到拉萨会有这么大面积的湿地。明镜般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茂密的植被,让人流连忘返。”
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李海燕接受西藏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
江西日报社江西新闻客户端内容总监吴志刚说:“这是我第四次来西藏了。隔了十年,我觉得整个西藏,特别是拉萨变化特别大,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拉萨更绿了,南山公园郁郁葱葱,拉鲁湿地波光粼粼,拉萨河现在的蓄水工程就像一条高原缎带穿城而过,越来越具有湖泊的魅力,体现了拉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高瞻远瞩的目光。”
“省级党报总编辑西藏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采访途中,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钟岚不时用手机记录着眼前的美景。她感慨道:“四川和西藏紧密相连,虽然气候环境不尽相同,但双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一致的方向。我了解到,近年来西藏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用实际行动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只有到了西藏,看到这里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环境,才能感受到独特的高原魅力,这趟西藏之旅真是不虚此行。”
“省级党报总编辑西藏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日报社副总编辑才贡说:“咱们青海和西藏在某种程度上说的话是山水相连、人文相似、风情相近,共同承担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政治使命,我2018年来过拉萨,这次是将近5年之后,拉萨确确实实给了我一个和以往不同的感觉。拉鲁湿地,它保护得很好,鲜花绽放,绿意盎然。南山公园,过去是光秃秃的荒山,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鲜花、树木,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好了。”
“省级党报总编辑西藏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拉萨南山公园。
拉鲁湿地有着“拉萨之肺”“天然氧吧”的美誉。站在观鸟台上,林地、湖泊、水鸟、城市融为一体,美不胜收。据统计,在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有高原特有裂腹鱼类及裸鲤鱼、鳅鱼类,两栖类动物高山蛙,红脚鹬、棕头鸥、斑头雁等117种鸟类,以及芦苇、菖蒲、杉叶藻等395种植物。
郁郁葱葱的拉萨南山公园。
拉萨南山公园坐落于拉萨河南岸,位于布达拉宫正南方向,园区面积1600余亩,是拉萨市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既有成果。近年来,拉萨南山绿化工程共实施2012年南山山体造林绿化、2013年南山山体造林绿化试点项目、拉萨市山地造林环境调控技术与耐旱树种筛选研究等工程项目8个。截至目前,造林绿化面积达3521.7亩,成活率达85%以上,栽植雪松、云杉、油松、白皮松等各类苗木100余种120万余株。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