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林芝市法院始终深入学习贯彻“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以服务保障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走在全区前列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立足审判职能,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延伸司法触角,在稳边、固边、兴边上做文章,主动服务边境乡村振兴、参与边境社会治理、践行司法为民,为林芝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2023年来,林芝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612件,审结1305件。其中,9个边境乡镇人民法庭受理案件56件,审结51件。
坚持党建引领
人民法院的优势在基层,生命力也在基层。作为服务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2023年,林芝市法院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有机融合,让党旗飘扬在司法工作最前沿。全市法院积极开展“ 党建+法治宣传”活动,选派资深双语党员法官前往20个边境乡镇76个边境村居开展“三个意识”“法官讲边境·普法到万家”法治巡回宣讲等活动1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接受法律咨询7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1.5万余人次。通过政策宣传、法律宣讲、交流互动形式,积极回应解答群众遇到的急事、难事、烦心事,不断增强群众守边爱边护边意识和法治意识。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组织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9次,通过18件典型案例进行“以案释法”,开展现场互动48次、接受法律咨询47人次,教育引导官兵切实提升知法用法能力。
墨脱县法院依托“六进六同”党建活动,把支部建在庭上,把党旗插在审判一线,在审理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案件办理提供强大动力支持,综合结案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同时,联合贡日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工作,依托讲党课、普法宣传、结对认亲等活动载体,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贡日村支部书记次仁桑珠称“非常感谢法院组织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是真正办实事,关心关爱群众冷暖,希望以后多与我们开展此类活动”。深入打造“红色天平·法兴墨脱”党建品牌,持续推进“党建+普法”工作,不断提升司法为民便民利民工作水平。朗县法院与县检察院、边境管理大队、金东乡边境派出所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在支部共建、边境守护、普法宣传等方面共同发力,以能动司法固边兴边,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服务边境乡村振兴
始终发挥司法能动性,依法服务保障“三农”工作,以司法手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米林市法院以法治服务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开展“一乡镇一法官”工作,做到法官联系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目前,9名法官联系全市8个乡镇104个村居委会,辐射辖区面积9507平方公里,形成以设立便民诉讼服务公示牌为点、以“车载流动法庭”巡回审判为线的“点线结合”的诉讼服务网络,探索走出一条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察隅县法院依法服务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常态化到辖区企业、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开展普法教育,为乡村产业提供更多有关经营、产业发展方面的司法指引,指导帮助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事项,让群众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信心更足。同时,开展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对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工资保证金账户依法审慎采取保全、执行措施,规范案款管理,加强隐患预警,推动司法保障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
促进边境基层治理
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延伸司法触角,加强庭所共建,探索打造“枫桥式”特色品牌法庭,形成“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当场履行”的一站式解纷模式,有效推动纠纷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米林市派人民法庭立足旅游产业发展,健全完善“法庭+派出所+司法所+N”联调机制,打造“旅游巡回法庭”特色品牌,推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双擎司法服务模式,实现“走进一个门,事务一站清”的一站式诉讼服务,推动纠纷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源头上减少诉讼。2023年来,旅游调解室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3件。
服务边境人民生活
始终努力做到哪里有司法需求,司法服务就跟到哪里。朗县法院打通化解群众矛盾“最后一公里”,办案法官利用车载流动法庭,到海拔3900米的牦牛栖息地,通过“面对面、背靠背”方式,为边民提供司法上门服务。在法庭、在田间地头、在群众家中、在村委会……村民们总能看到边境法官忙碌的身影,他们将诉讼引导、立案、调解、庭审、普法宣传等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心坎里,为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司法服务。朗县法院依法有效调解了一起离婚案件,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社会更安定、群众更满意。当事人连连称赞“我们的法官太负责了,没想到你们这么远上门来帮我们调解,我真的发自内心的感谢你们,我一定好好和妻子过日子,不辜负法官的良苦用心”。
新时代,新征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林芝市法院将奋楫启航,坚持司法职能向边境一线延伸,以务实的举措全力回应边境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以扎实的行动服务保障固边兴边富民工作,为边境繁荣稳定提供法院智慧和力量。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