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专题 >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文化

桑日县桑日镇派出所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守好平安 服务百姓

2024年05月21日 16:1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法制报    记者 彭琦

图为桑日镇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工地了解工友所需所盼。记者 彭琦 摄

近年来,桑日县桑日镇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践行“守好平安、服务百姓”的誓言。

排忧解难不停歇

“关键时刻,民警总在身边,让我们老百姓安全感十足。”说到桑日镇派出所的民辅警,桑日镇洛村村委会主任罗布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桑日镇派出所科学划分巡逻区域,统筹群防群治力量,一盏盏闪烁街头的警灯,一支支精神抖擞的巡逻力量,构筑起了全镇大平安格局。

“警察同志,我孩子的推车不见了,请帮忙找找。”4月9日,一位母亲将推车放在路边,然后抱着孩子去旁边操场玩耍,回来时发现推车不见了,立即向正在巡逻的民警阿旺坚参求助。阿旺坚参一边安抚孩子母亲的情绪,一边联系派出所指挥室调取周边视频监控,最终成功找回了推车。

护送过晚自习结束回家的学生,劝解过醉酒后露宿街头的行人……桑日镇派出所打造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据统计,今年以来,巡逻警力共帮(救)助群众30余人次。

用服务践行承诺

“我们辖区包括2个社区6个村,居住人员来自全国,且大部分经商人员都住在小区里。平时大家归家后,互相接触交流并不多。为方便沟通,我建了居民微信群。”派出所民警旦增罗布告诉记者,微信群建起后,虽然沟通方便了,但问题一点没减少。

“身份证丢了怎么办”“流浪狗能不能管”……面对群众的各种求助,旦增罗布根本忙不过来。问题得不到及时回应,居民就会有情绪。对此,细心的旦增罗布发现,居民问题虽多,但具有共性。“虽然我们不能用AI代替民警解答群众问题,但可以提前设计好对共性问题的回复,达到快速回应的目的。”旦增罗布如是说。

随后,桑日镇派出所对旦增罗布的工作法进行了推广。由25位民警牵头,建立了覆盖村(社区)干部、联户长、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以及居民住户、企业员工代表等5000余人警民微信工作群,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人在外地怎么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孩子上户口需要哪些手续和材料?”“边欧警官,听说你们现在有上门办证服务?”如今,无论是业务咨询,还是遇到了困难麻烦需要解决,只要是群众呼声,在微信工作群里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背包入村”解纷争

以“基础牢、治安好、发案少、党和人民满意”为目标,桑日镇派出所推出社区民警“背包入村”警务。入村民警以调解员、管控员、宣传员的身份开展工作,实现由进社区到在社区、住社区的转变,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近日,桑日镇派出所社区民警在入户走访时获悉,辖区村民卓玛经常与丈夫发生口角。嗅到“火药味”的社区民警多次充当“知心人”从中调和,但“清官难断家务事”,调解进程几度停滞。后来,社区民警请来了辖区的“家事清”米大叔。米大叔作为一名老党员,在辖区威望极高。最终,在社区民警、米大叔以及驻村工作队等多方共同努力下,通过向双方讲事实、普法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卓某和丈夫之间的矛盾得到妥善解决。

“我们派出所联动镇政府、社区、司法等力量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持续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跟踪问效,定期对辖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开展回访,确保事态不升级、矛盾不激化。”派出所所长次仁玉珍说。

“背包入村”警务开展以来,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起,为群众办实事15件,一个个家庭的“小和谐”“小幸福”,融汇成社会的“大平安”“大稳定”。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