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2024专题 > “四个创建”优秀案例征集展播 > 展播内容

西藏话剧六十年,彰显艺术工作风骨

2024年08月08日 17:53    来源:文化西藏    

文艺工作者要用‘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的文化风骨,武装自己,装点内心,摆脱物质诱惑,让文化人格始终充满飞翔的感觉、厚重的气魄,进而让自己的作品厚重起来、高尚起来,充满汗水的味道、泥土的芳香。

文化引领时代之风,西藏话剧团始终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发展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和繁荣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西藏话剧团成立60年以来在舞台上实现一次次突破,把话剧这个新生艺术形式从无到有,不断渗透到群众生活当中。从最初的《文成公主》《不准出生的人》到《情满草原》《解放,解放》《八廓街北院》等始终坚持把讴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西藏话剧事业的血脉和灵魂,紧跟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要求进行创作,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作品之中,使作品在源源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上,立意鲜明、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60年间西藏话剧团也成功的将话剧艺术在西藏这片土地上从“一粒沉睡在泥土里的种子”唤醒变成“一颗茁壮成长的大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持人民立场。文艺创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将人民作为文艺创作的主题”,只有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文艺的“舟”才能顺着时代的洪流扬帆前行,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能在前行中不迷失方向。自建团以来,西藏话剧团始终坚持与西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欢乐人民的欢乐,忧患人民的忧患,把历史、文化、艺术融入每一部作品,在作品中体现文艺发展正确的方向,坚持正确的文艺发展立场,一路勇毅前行,推动西藏话剧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舞台易逝,风骨永存。文论家刘勰说:“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即文藻丰富,而风骨无力,那么文采将黯淡无光,声调音节也不会响亮。那么话剧也是如此,无论外在多么华丽,若无风骨,也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且话剧中“风”和“骨”是必须同时存在的,既要以“风”话情、又要以“骨”立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每部话剧都是独立的存在,或坚守自我、宁折勿弯,或肆意潇洒、不拘一格,或展现世间百态、岁月峥嵘,以剧话骨、以剧铭心,即便受限于舞台,亦能长存于世。

展文化、颂精神,以内涵意蕴立剧,以演员演技传情。西藏话剧团在60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切实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传统的基础上踊跃创新,认真学习并借鉴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风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一部话剧有一部话剧的精神。西藏话剧团在一部部接踵而来的大剧中,用磅礴的历史画卷和演员精湛的演技,让观众们看到了鲜活的人物和被时间篇章揭过的历史画面,为观众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洗礼。用演员的动作语言、性格描述赋予剧目故事性、情节性,为历史故事赋予较高的艺术性,在舞台上为观众呈现出一幕幕完美的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真实存在,让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观众产生共情。如此,作品才会脍炙人口、历久弥新。

优秀作品最根本的本质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西藏话剧团60年来致力于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打造有血有肉的话剧作品,用精湛的艺术形式体现时代特征、反应人民心声,使作品传之后世,使西藏话剧事业繁荣发展。“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是西藏话剧团在创排作品时的观念,也正是这种观念为观众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话剧《不准出生的人》《情满草原》《八廓街北院》等,都反映出从旧时代到新时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故事情节从生活中提炼而成,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内心,将话剧艺术的尊严与品质拿捏得恰到好处。西藏话剧团不依靠“畸形审美”“低俗媚俗”等追求流量,也正是西藏话剧的这种“淡然心态”和“洁身自好”观念,让西藏话剧艺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文艺气节和艺术风骨,使西藏话剧在发展过程中稳步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凡经典之作,刚健之气充实,展现作品新光辉,寄予美好、饱含深意。西藏话剧团60年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在接下来的发展之中也将会面对重重“关口”、座座“雪山”,征途漫漫还需戒骄戒躁、不断开拓,打破外困于西藏大环境,内困于自身的“局”。不断改变自身、顺应时代的潮流,创作出更多传世之作,使西藏话剧更具生命力,将西藏话剧事业的道路越走越宽、更加辉光。

责任编辑:陈文乐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