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2024专题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汉代的“计算机”,是可以编程的高科技

2024年10月29日 16:28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张迪 李蔚 董洁 史春波


这趟长江文化考察,在成都平原上行走的每一天,我们都在渐渐拨开历史的迷雾,看长江上游文明的渐渐显影,看这条大动脉与中华民族的的息息相通。现在,我们站在成都的中心——天府广场上的成都博物馆前。成都人会很自豪地说,你来到成都博物馆,就是站在城市中心去看城市历史。

2012年,在四川大剧院(原天府广场钟楼)工地处,发掘出一头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的石犀。这一串数字有点抽象,当我在展厅看到形象憨萌却如此庞大的文物时,着实吃了一惊。“其实在博物馆建成前,这件石犀已经在这里了。”馆方工作人员说,而它距离出土处的直线距离只有200米左右。“我们把天府石犀作为一个文化的标志。”成都博物馆副馆长黄晓枫博士说,“石犀为观众打开了一扇走向天府之国的大门。”

为什么这么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修建都江堰,实际上这是成都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或者说突破点。”李冰来自秦国,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集南北水利工程之大成。“他把南北方的治水技术汇集起来,采用蜀地的建造技术,加上地理堪舆对水系进行梳理,最后修建了渠首工程,对成都平原的水系进行了一次疏导,以调节江河的水量,最后形成一个集灌溉、防洪、航运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自此,经常出现水患的平原变成了一个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成都博物馆里陈列着两台出土于老官山的汉代织机模型。“在依照人偶比例复原的织机,后来织出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蜀锦图样。”黄晓枫说,有专家称,汉代的成都已经诞生了堪称全球最先进的纺织技术和机械构造技术,打个比方说,相当于是汉代的计算机,是可以编程的高科技。

“是长江水系赋予了这座城市文明起源的动力。”黄晓枫说,成都平原位于长江上游,自上古时期起,这里的文明起源和水的关联就非常密切。“成都平原的文化就是长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