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15日,《西藏日报》头版刊登消息《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从今年九月起对全区公办重点中小学试行“三包”》。
报道写道,为了确保重点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毕业生,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结合全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和下发了《关于全区公办重点中小学实行“三包”的试行办法》,对全区公办重点中小学实行包吃、包穿、包住。这一重大措施将于当年九月起试行。
40年21次提升教育“三包”补助标准——
西藏基础教育:书声琅琅满高原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全文
↓↓↓
讲述
沈清峰:校园的变化太大了!
在拉萨市第一小学任教23年的沈清峰,是学校发展的亲历者,也见证了西藏教育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历程。
2002年被分配到拉萨市第一小学任语文教师以来,沈清峰每天都在见证着学校所发生的变化。“刚来时,教学楼很矮,教室里的地面和黑板都是水泥的,老师一学期只能分到两三盒粉笔,学生的作业本写完了正面还要用背面继续写。”虽然设施落后、条件较差,但在她看来,“相对拉萨其他学校,我们学校已经算是比较好的”。
记者 康洁白姆 摄
而如今的拉萨市第一小学,无论工作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改观。崭新的教学楼、明厨亮灶的食堂,还增添了校史馆、阅览室等,教室宽敞明亮,地面铺着木地板,冬天还有暖气……随着沈清峰的介绍,一座现代化学校展现在记者面前。学校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教师和学生有了舒适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教学质量和学习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改变的远不止这些。1994年,拉萨市第一小学将原来的藏数教学变为汉数教学,增加了英语等特长班。近年来,还引进了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在,我们教师不仅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工作,而且授课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都变得更爱学习了。”沈清峰笑着说。
2016年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以来,拉萨市第一小学抓住契机,让当地教师走出去、把援藏教师请进来,结合网络培训等现代化教学模式,为学校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拉萨市第一小学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新模式。2012年,学校移交给拉萨市城关区管理;2014年,作为“名校办分校”工程试点学校,拉萨市第一小学将海淀小学办成分校,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2017年,学校与海淀小学、吉崩岗小学、白定小学组建教育联盟,形成“盟校共同体”;2021年10月,拉萨市第一小学教育城分校正式投入使用;2022年8月,拉萨市第一小学江苏路分校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深化了“集团化办学”与“名校办分校”策略,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学校现在有4个校区,变化真的太大了。”沈清峰笑着说,“现在本校区唯一不变的就是操场边的那几棵大树,它们见证了学校70多年的发展。”
扎西:学校成为当地最漂亮的地方!
“现在村里除了几位老人不识字,其他人都有文化,因而能和社会更好地‘连结’,也激发了大家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昌都市第一小学藏语教师扎西感慨地说,“这种教育带来的变化,在我看来是巨变!这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家乡人民奋斗的结果!”
扎西是昌都市察雅县卡贡乡竹松村人,新中国成立前,这个村里除了入寺的几个喇嘛,其他人都不识字。但如今,村里所有孩子都接受了义务教育,享受教育“三包”政策,20多人通过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而改变了命运。
20世纪70年代,扎西上小学。虽然村里已经建了学校,但设施条件很简陋,“有教室没桌子,有学生缺老师,教材也是时有时无,有时数量还不够。”扎西回忆说。
“还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教室里只有几条可以坐十来个学生的长凳。所谓的教科书,其实就是老师自己手抄的纸张。”扎西说,当时学校里只有大小两个班和一位叫洛桑的老师,学校里的一切事情都由他一人负责。扎西至今仍记得他上课时的样子——既教藏文又教数学,既教大班又教小班,是一位认真负责、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
扎西9岁时,因为家里人要去劳动,只能回家帮忙照看侄女。然而,对上学的渴望,对“老师”的向往,让他暗下决心,即使背着侄女,也要去上学。“我们村到学校不近,要翻过一座山。于是,我背着侄女,翻山到学校。老师看到我坚持来上学就经常夸我,专门把我安排在教室靠门边的座位上。”扎西说,“后来,外婆不愿意耽误我学习,说再苦再累也一定要让我读书,于是我又回到了梦想已久的教室。”
一年多后,“农牧民子女班”招生,扎西参加了县里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学习期间,我们的吃住穿全部由国家承担。自此,我一步一步上中学、上师范,毕业后也圆了儿时的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谈及家乡学校,扎西自豪万分:“现在不同了,学校成为当地最漂亮的地方。教室宽敞明亮,设施设备齐全,开齐开足了各科课程,家长也不用发愁孩子上不了学、上不好学。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希望他们好好读书,长大后建好家乡、报效祖国!”
珍贵影像
拉萨小学生放学场景。(资料图片)
拉萨市当雄县民办帐篷小学课堂场景。(资料图片)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学生在做课间操。记者 格桑伦珠 摄
拉萨市城关区第八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享受美味可口的餐食。记者 唐斌 摄
山南市浪卡子县中学的学生在音乐选修课上学习弹奏电子琴。记者 洛桑 摄
拉萨市当雄县乌玛乡郭尼村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干净整洁的教室内学习安全教育知识。记者 格桑伦珠 康白 摄
阿里地区札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在进行足球比赛。记者 次仁平措 通讯员 刘晓东 摄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