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专题 > 新闻内容

合唱真情曲 共浇幸福花——记赵小平与白玛曲珍一家

2024年02月27日 10:1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刘枫 本网通讯员 白玛论珠
分享到:    

在曲松县罗布沙镇贡堆村,有这么一个藏汉“合璧”的民族团结家庭,丈夫叫赵小平,来自甘肃省天祝县,妻子叫白玛曲珍,贡堆村本地人。

和千千万万小家庭一样,这个藏汉组合家庭的生活再普通不过。但十几年来,夫妻俩互尊互敬、共同经营幸福的那份坚持,却为大家津津乐道。

赵小平是个不善言语却实在本分的甘肃汉子,村里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赵”。2006年,经人介绍,走南闯北的赵小平来到曲松县,在贡堆村附近的矿山上开装载机。就在那一年,他认识了同在工地打工的白玛曲珍。

谈起往事,白玛曲珍回忆说:“在工地上,他看到我一个藏族女孩干那么重的体力活,就总是帮助我、照顾我,有时我也帮他洗洗衣服什么的。”

“一来二去,我们的感情就建立起来了,再也离不开了。”赵小平笑道。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的心越贴越近。2008年2月,白玛曲珍和赵小平登记结婚,民族团结家庭的故事由此开启。

“刚结婚时,老赵和我父母相互听不懂对方说的话,我就担任起了‘翻译’。”白玛曲珍说,“现在,他们日常沟通没啥问题了,都不需要我这个‘翻译’了。”

除了语言之外,日常饮食上的差异,也曾是这个家庭面临的问题。

赵小平说:“刚结婚时,难免会有点不习惯。比如,她早饭吃糌粑、藏面,而我习惯吃稀饭、馒头,但我们既然走到了一起,彼此就应该相互适应。为了她,我试着早上吃糌粑、藏面,而她和家里人也尝试着吃稀饭、馒头,现在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彼此的生活方式。”

“尊重、理解、多元和沟通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就像家里每天的食谱上既有酥油茶、糌粑,又有米饭、馒头一样。”赵小平很快就找到了彼此相处的“秘诀”。

现在,白玛曲珍家中的厨房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藏式饭菜、西北风味,变着花样来,三餐四季,一家人围坐一桌,其乐融融。

白玛曲珍和赵小平已育有两子,一家六口生活在一起。十几年下来,岳父母已将赵小平看得比在外工作的两个亲儿子还亲。

白玛曲珍的两个哥哥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但他们碰到买小汽车、房子装修这些大事,都会打电话询问他们这个妹夫的意见,然后一起商量。

前些年,在妹夫的建议和帮助下,两个哥哥也都各自买了装载机和运输车,带着周边群众做一些小型工程项目,日子都过得不错。赵小平这个妹夫,已经成了给一大家子出谋划策的“军师”。

2010年,白玛曲珍带着儿子去了一趟甘肃。儿媳和孙子首次来家里,赵小平的父母喜出望外。

得知儿媳喜欢吃米饭,老两口就天天变着花样做米饭炒菜,面食也不吃了,几十年的习惯说变就变。

不想在婆家闲着,白玛曲珍就去建筑工地上务工。看到儿媳妇如此勤快,赵小平的父母乐开了花。在甘肃待的几个月时间里,白玛曲珍以实际行动得到了公婆的认可。

现在,白玛曲珍在拉萨的一家服装店上班,赵小平在外跑“滴滴”,一家人收入稳定、生活融洽。

“事实证明,嫁给赵小平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选择。他勤劳、本分、有责任心,对我体贴,对父母关心,对孩子也用心。”虽然汉语讲得依然不是很流利,但白玛曲珍却洋溢着满脸的幸福。

常有人问:“老赵,你是汉族,你老婆是藏族,那你儿子是什么族?”这时他都会意味深长且自豪地说:“我儿子是‘民族大团结族’呀!”


责任编辑:唐朕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