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雪域 路畅高原
——一位“老拉萨人”眼中的西藏变迁
2005年,我随父母从内地来到拉萨读高二,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至今快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是西藏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深刻感受着这片土地每一天的变化。
山绿了,公园多了——环境越来越好
刚到拉萨时,印象最深的是城市周围光秃秃的山。那时夏天山上也多是石头,植被稀少,没什么绿色。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景象悄悄变了。现在,特别是离市区近的山坡,夏天已经披上了一层绿装。那不再是稀稀拉拉的草,而是成片的绿色,生机勃勃,让人感觉亲切多了。这肉眼可见的“山变绿了”,是拉萨生态变好的最好证明。
更大的惊喜在自家门口。过去拉萨城里像样的公园很少,整体绿化也不多。这些年,一座座规划好的公园像雨后春笋一样建起来,绿地多了,城市更有生机了。让我特别高兴的是,我家附近就建起了一个又大又好的公园。它不再只是地图上的名字,而是我们每天都能去的“后花园”。下班走几分钟就能到,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小路上走走,呼吸高原清新的空气,疲惫一下子就没有了,心情也舒畅了。这种家门口就有公园的方便和舒心,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这些公园不光美化了城市,更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交通方便了,距离拉近了——出行越来越便捷
如果说环境的改善是慢慢发生的,那么交通的变化真是“一日千里”,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以前,拉萨去周边地方很不方便。到达孜、墨竹工卡这些近郊,坐车也要颠簸一两个小时。去更远的山南、林芝,感觉就像去天边。我的队友在山南工作,在拉林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开通前,他每次往返,不管是坐旧大巴还是自己开车,单程都要花四个多小时。162公里的路,感觉隔了千山万水,团聚一次很不容易。
现在不一样了。这些年,国家大力投入,建设者们辛苦付出,一条条好路在高原上铺开。拉萨到林芝、拉萨到山南的铁路通了,高等级公路网也越来越密。这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去达孜、墨竹,原来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半小时就能到。对我队友来说,往返山南不再是煎熬——开车只要一个多小时,坐火车更快,半小时就到了!拉萨和山南之间那162公里,现在感觉就像在一个城市里。
最让我改变想法的是上周末去林芝。2019年,我怀着对“藏地江南”的向往开车去过一次。那时新路没通,只能走老路,颠簸了7个多小时。翻越五千多米的垭口时,高原反应特别难受,一路的辛苦完全盖过了风景,那次之后我甚至说“再也不去林芝了”。队友提议了几次,我都坚决不去。
这次去,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全程都是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顺着山势走,不再心惊胆战地爬坡,而是顺畅地下坡。海拔越来越低,满眼绿色越来越浓,氧气也足了,路上感觉就很舒服。只用了4个多小时,我们就轻松到了林芝市区。周末两天时间,我们悠闲地看了壮观的瀑布,瞻仰了古老的巨柏,风景如画,真正体会到了“藏地江南”的美。晚上,林芝夜市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公园的音乐喷泉很漂亮,充满现代城市的活力。两天时间虽然短,但充实又愉快,和五年前的狼狈经历完全是两个样子。交通的大发展,带来的不仅是速度快了,它改变了我们对距离的感觉,让我们能更方便地看到高原的美景,也让我们的生活圈更大,更幸福了。
见证发展,心怀感恩
在西藏生活的这二十年,我看到的远不止青山绿水和路网。拉萨这座古老的高原城市,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曾经稀少的夜市现在很热闹,现代化的大商场建起来了,商品丰富,娱乐活动也多,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夜晚的八廓街一带,人来人往,灯光闪烁,古老和现代在这里和谐共存,一起讲述着这座城市的繁荣。
这些巨大的变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一个个大项目建成使用,才有了今天雪域高原的崭新面貌。作为一名亲身经历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我心里充满深深的感恩——感恩生活在这个好时代,感恩生活在繁荣富强的中国,更感恩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见证西藏一天天变好,感受它越来越美的样子。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西藏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幸福!
(作者: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何文亭)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