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拉萨6月7日讯(记者 龙会琴 罗玉 实习生 尼珍)6月7日上午,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举行发布会,介绍外汇管理服务西藏涉外经济发展情况。
图为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姚中玉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西藏分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决策部署,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辖区外汇领域营商环境,外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涉外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1—4月,全区涉外收支总额为1.3亿美元,银行结售汇总额为1.2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2.07%、62.99%。
主持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外传播处副处长 张韬
协同发力,提升外汇服务效能
一是纵向联动,畅通外汇政策传导渠道。深入研究政策内容及市场主体需求情况,密切关注并收集市场主体的诉求,在外汇局端注重宣讲政策,在银行端注重疏通传导,在企业端注重解决问题,三端同步发力确保政策落地顺畅高效。截至4月末,开展专题座谈20次,实地走访企业22家,为17家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二是横向联通,强化部门政策协同。采取联合办会的形式,与商务厅等部门共同举办了外贸企业政策宣讲会、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试点推介会等活动。积极支持开放平台加快发展,参与研究自治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和吉隆边合区建设方案,加大外汇管理政策研究,加大对贸易新业态、边境贸易的外汇政策供给。
新闻发言人: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姚中玉
精准发力,推进跨境金融服务
一是促进跨境金融服务“扩容”。积极争取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促成“多笔外债共用一个账户”和“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在西藏落地生效,简化外债登记管理,支持涉外企业扩大外债签约登记规模,建立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储备库。二是推动边境贸易“增量”。落实西藏自治区边境贸易外汇收支差异化管理措施,对具备真实合规贸易背景、边贸收支具有显著特点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和专项监测,助推边境贸易健康发展。三是科技赋能场景应用“提速”。大力推广跨境金融服务区块链平台应用场景,整合全区金融机构资源,对辖区涉外企业进行保单融资政策宣传和需求摸底,促使更多中小微外贸企业了解区块链平台融资的便利性。建立重点企业帮扶机制,组织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辖区银行机构业务骨干对有保单融资需求的涉外出口企业进行专题辅导、专人服务、专业指导,搭建融资对接“绿色通道”。
靠前发力,提升贸易便利化
一是提升公众知晓度。出台《跨境贸易投融资外汇便利化政策宣传工作方案》,确定宣传主题、宣传重点、宣传形式、活动安排等。通过制作便利化政策“明白卡”、开设外汇专题“微课堂”、开展外汇业务“云培训”、编纂政策问答“集锦册”等方式,指导银行外汇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帮助公众知晓掌握外汇政策。二是扩大试点覆盖面。按照优质企业“应享尽享、应纳尽纳”的指导原则,从全区外贸外资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加快落实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试点银行和试点企业范围,推动13户涉外企业纳入后备库管理。三是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组织开展银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情况暗访调查,及时查找、疏通银行在传导落实政策中的堵点和断点,不断增强涉外主体对外汇服务的获得感。
新闻发言人: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外汇管理处副处长 温明卿
持续发力,优化外汇营商环境
一是拓展业务办理渠道。更加突出金融外汇便民便企、更加突出统一管理,进一步推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规范化,上线外汇局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系统,全面推行外汇管理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一次办”,将原有业务办理渠道由线下单一渠道拓展为线上线下双渠道,线上业务受理、办结、好评率均为100%。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统筹处理好交易背景真实性、业务办理便利性和风险防范可控性的关系,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实质真实、方式多元、尽职免责、安全高效”的真实性管理机制,提高中小微企业业务办理的便利性和办事效率。二是加大外汇政务公开力度。围绕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制发《外汇管理行政审批服务指南》。通过分局互联网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发布《“一般经常项目收支企业登记”网上办理指南》,大力推行线上申办审批,截至4月末,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同比增长42%。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回头看、随机回访等方式,主动征求服务对象意见,积极倾听市场主体心声,不断对自身服务进行完善。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