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成就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年3月27日

主题:西藏民族团结事业取得的成就

发布单位: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布地点: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厅

主 持 人:区党委宣传部对外传播处副处长 张韬

新闻发言人:自治区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任显东

新闻发言人:自治区民委办公室主任 德吉央宗

新闻发言人:自治区民委社会事业处处长 金美

新闻发布稿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首先我代表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向长期以来关注关心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1959年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成为新西藏的主人。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战略性任务,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长抓不懈,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丰富载体平台、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更加牢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各民族精神相依、人心归聚,进一步汇聚起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

政治权利充分保障。推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藏有机结合,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执行,西藏各族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目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各级人大代表中占到89.2%,在各级政协委员中占到85.7%,各族人民依法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6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援助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攻坚克难,众志成城保稳定、聚精会神谋发展,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经济快速发展。1959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92.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由1959年的5000/10万、430‰,分别下降至45.50/10万、7.5‰,人口平均寿命从1959年的35.5岁提高到72.19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14万公里,列车在青藏铁路飞驰、“复兴号”开进西藏、川藏铁路加快建设。西藏航空顺利开航运营。电网和5G网络覆盖所有县区和主要乡镇。水利惠及更多民生,防灾减灾、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完整现代教育体系已经形成,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09所,在校学生94.9万多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73%。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研究整理出版《中国戏剧志•西藏卷》《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西藏卷》;加快推进《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门巴族珞巴族卷》《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西藏卷》编纂出版工作。公共文化事业焕发活力,创作了《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八廓街北院》《天边格桑花》《奋进新时代》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脱贫攻坚全面胜利。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历史性消除。乡村振兴加快实施,共同富裕显著提升。宗教信仰自由充分保障,藏传佛教中国化加快推进。社会大局持续向好。今天的西藏,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生态良好、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中国式现代化在雪域高原更加深入人心、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西藏民主改革65年来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谋发展、谋幸福的真实写照,也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生动体现。实践充分证明,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凝心聚力奋力谱写好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

答记者问

【问题一】

中国西藏新闻网记者提问: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请发言人介绍一下自治区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效?

自治区民委社会事业处处长 金美 答:

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锚定“四件大事”,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提出了“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把“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首要任务予以明确,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决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求,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自治区相继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战略性任务 全面推进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2021-2025年)》及其配套政策。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载体、创新创建方法,大力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工程、“五个认同”增进工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工程、模范区创建“九进”工程等“四大工程”,深入实施爱我中华“播种”行动、“关键少数”带头示范行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行动、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行动、农牧区民族团结聚力行动、美丽边疆同心守护行动等“六项行动”,加强理论武装、深化教育引导、强化实践探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140个集体、189名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称号。7个地(市)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提前完成目标任务。30个县(区、市)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市),54家单位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944个集体、2857名个人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称号。668家单位和个人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地(市)、模范县(区、市)、模范单位(个人)。“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热地的事迹广为传颂,全社会掀起向“时代楷模”卓嘎、央宗姐妹学习的热潮,全社会形成了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浓厚氛围。

【问题二】

西藏青年报记者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请问,自治区下一步有何打算?

自治区民委办公室主任 德吉央宗 答: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特别是要深刻领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重大要求贯穿到西藏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新时代西藏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

一是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借助“外脑”,用好“内脑”,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富集、人才聚集的优势,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加快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党员干部、青年、少儿、群众读本》等教材,做好文物古籍发掘、整理、利用工作。

二是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意识”宣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使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三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力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持续打造“高原红石榴”品牌,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区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四是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让各族群众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五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加强对互联网涉民族类话题和舆情的引导,推动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坚决守护民族领域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