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4月18日
主题: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拉萨市发展成就
发布单位:拉萨市委、市政府
发布地点: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厅
主 持 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外传播处副处长 盛乃鹏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 慧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 普 琼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卫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 陈 礼
新闻发言人:拉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孙先龙
新闻发布稿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革命,西藏从此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人民实现了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65年来,拉萨市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北京、江苏两省市的无私援助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团结拼搏,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亲临西藏视察指导,为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拉萨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一是社会大局持续安定向好。65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平息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西藏民主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6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连续15年未发生一起重大政治性、群体性和暴力恐怖案件。我们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位的任务,牢牢把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深入揭批达赖集团反动本质,坚决抵制、依法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我们大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16年、2021年两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涌现出河坝林社区等一批汉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和谐共居的模范典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快推进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各类藏传佛教活动健康有序开展。我们全力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深化党建引领的机构多元共治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如今的拉萨,各族群众更加心向中国共产党,更加心向伟大祖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民族团结,更加珍惜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二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65年前,民主改革使翻身农奴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6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地区生产总值从1959年的0.4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34.79亿元,年均增长11.1%,相当于每7年就翻一番;工业增加值从1959年的0.0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8.01亿元,增长了4434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1959年的1.46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858.91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也从1959年的92.5 : 0.3 : 7.2调整优化为2023年的3.6 : 39.4 : 57.0,既实现了量的增长,又取得了质的提升。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比较优势、展现首府作为,通过建设产业基地、发展功能园区,大力推动文化旅游、现代服务、净土健康、绿色工业、数字经济、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天然饮用水产销两旺,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0万千瓦,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凸显,半程马拉松、跨喜马拉雅自行车挑战赛等精品赛事知名度不断提升。我们用好用足援藏资源优势,北京市、江苏省累计安排援藏资金15.21亿元援助拉萨,10批2387名援藏干部将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奉献给了雪域高原,援藏30年成果丰硕。如今的拉萨,以占全区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贡献了全区三分之一左右的经济总量,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度”作用更加凸显,西藏核心经济增长极引领带动效应更加突出。
三是民生福祉取得显著改善。65年前,民主改革砸碎了侵犯西藏人民生存、婚嫁、流动、居住、劳动、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接受教育等权利的制度枷锁,百万农奴实现了真正的人身解放。6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9年的57元增加到2023年的25010元、增长了43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9年的220元增加到2023年的54835元、增长了249倍。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130.5公里,以拉萨为中心的高等级公路网加快形成;形成覆盖3区5县的统一大电网,建成供水工程1864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普及率达到100%,5G网络城市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从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油路、从毡房到瓦房的历史巨变。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7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4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26%,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平解放后拉萨成立的第一所公办学校——拉萨小学【现拉萨市第一小学】,建立之初只有几栋简易平房,只有40位老师和300余名学生,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具有3个校区、222名老师和4135名学生的规范化、现代化完全小学,这就是拉萨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我们坚决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借力“组团式”医疗援藏政策,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拉萨市人民医院在全区率先创成地市级“三甲”医院,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从1959年的0.27张增加到2023年的6.4张,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从1959年的0.26人增加到2023年的10.9人,实现了220余种“大病”不出市,“中病”“小病”基本不出县的目标,人均预期寿命由1951年的35.5岁提高到2021年的72.5岁。在编僧尼实现医保、养老保险、低保、意外伤害险和健康体检全覆盖。我们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扶持,统筹区内、区外两个就业渠道,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在低位。如今的拉萨,80%的财政收入投向民生领域,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已经转化为拉萨的生动实践。
四是良好生态成为最美底色。65年前,居住在高原的人们被动适应自然条件,对自然资源单向索取。6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全市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51.19万亩、占市域面积的三分之一,河湖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始终稳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当雄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重点实施南北山山体造林绿化面积38万亩,植树5576.7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9.49%、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75.81%。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让更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如今的拉萨,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的“高颜值”,正在转化为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的“高价值”。
回顾历史,拉萨经济社会发展的沧桑巨变、取得的辉煌成就,一再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更不会有今天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发展拉萨、繁荣拉萨、富裕拉萨,拉萨各族人民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当好“七个排头兵”的目标要求,坚持生态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依法治市、稳定安市“五条工作原则”,加快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
答记者问
【问题一】
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请发言人介绍一下,在发展拉萨教育事业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拉萨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 普琼 答: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旧西藏拉萨地区人口中95%以上是文盲和半文盲,人口识字率不到2%。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事业,极大地保障了拉萨各族人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更好地满足了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幼有所育的愿望。拉萨教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瞄准“西部民族地区教育高地”这一目标,从体系建设和谋划落实两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进拉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是强化顶层设计促提升,建强育人体系。拉萨教育以“党建统教、质量立教、人才强教、科研兴教、信息带教、依法治教”为办学指南,统筹实施“两基攻坚”、“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县域义务均衡发展”、“高中普及攻坚”、“职业教育提升”“以教脱贫”等重大民生工程,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持续深化巩固五个100%成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实现拉萨现代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拉萨教育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极大地保障了拉萨各族人民受教育权利,更好地满足了各族群众从“有学上”到“好上学”再到“上好学”的美好愿望,谱写了拉萨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二是细化举措抓落实,培养时代新人。近年来,拉萨教育以“教育惠民、教育援藏”为切入点,以“团结、健康、智慧、平安、绿色、文明”六型校园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为载体,大力实施“信息带教、名师送教、城乡结对、专家督学”等多项举措,拉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77所,在校生16.16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7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4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26%,残疾儿童入学率98.83%,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8年,教育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与全国教育同步科学发展。
【问题二】
中国西藏新闻网记者提问:
请发言人介绍一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拉萨市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现在拉萨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如何?
拉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孙先龙 答: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拉萨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将“生态立市”作为全市五大工作原则之一,抓紧抓实抓细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着力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上当好排头兵。
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高标准打好7大标志性战役,持续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近年来,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持续保持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2023年排名第二),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安全稳定,辐射环境总体良好。
二是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南北山绿化、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水系治理等重大工程,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2个、地质公园1个、风景名胜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18个,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全市面积的27.3%。全市建成区绿化率40.2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5.81%,“三线一单”优先保护单元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5.12%。
三是积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保持“两高一低”项目零审批、零引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2016年以来,年均为群众提供生态岗位1.3万余个,农牧民转移就业年均规模约8万人,11万多名城乡群众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市本级及3个县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地区(1县、1村)荣获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有5个县(区)、53个乡(镇)、230个村(居)获得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纳木措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
四是严格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深入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健全多元环保投入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环境执法、监测、应急等工作。颁布施行《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绿化管理条例》等2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完成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改革。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两轮中央、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有力有效。
五是突出生态理念宣传引导。持续开展“全国生态日”“生态文明宣传月”“中华环保世纪行—西藏行”活动,深入实施“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计划。通过广泛宣传和有力引导,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截至2023年,全市建成新能源产业项目25个,入选国家首批“双化协同”综合试点城市。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区)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1处。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绿色制造”企业5家,首个保税区获批落地。2020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显示拉萨市GEP为647.38亿元,各族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问题三】
西藏青年报记者提问:
近年来,拉萨市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拉萨市卫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 陈礼 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高质量发展,卫生健康工作始终走在全区前列,充分发挥了首府城市首位度作用。
一是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市人群三大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提升,其中妇幼两项指标控制工作始终走在全区前列,2023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零死亡”;婴儿死亡率下降至5.27‰,连续10年低于全区平均值;全市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2.5岁。
二是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拉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16年的人均55元提高到2023年的11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率先在全区开展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和建档案工作,建档率达到100%,2023年体检率为83.2%。住院分娩生活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1000元,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包免费发放;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34家,数字化接诊门诊1家,全市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89.5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97.25%,传染病总发病率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4.3%和90.5%。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病患者随访管理率81.82%。率先在全区实现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出生缺陷一级干预项目全覆盖,母婴“三病”检测率达100%,持续开展妇女“两癌”综合防治工作,全面落实儿童先心病免费救治。强化妇幼指标质控措施,高危孕产妇筛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全市实现了市级有综合医院、县级有卫生服务中心、乡(镇)级有卫生院、行政村有卫生室,一个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组团式援藏医疗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政策实施以来,拉萨市人民医院率先在全区地市级医院中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7县(区)人民医院已全部成功创建成“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组团式”援藏“以院包科”已达到11个,市人民医院8个专科获评市级重点专科,消化内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获评全国专科助产士临床实践基地。
四是深化医改工作取得喜人成果。卫生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配置结构得到优化,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驻市医疗卫生机构从2015年的488个增加到2023年的762个,法定病床从3394张增加到5251张,驻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从2015年的4671人增长到2023年的9697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15年,拉萨市率先在全区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2016年,拉萨市被确定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个国家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四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市。2018年,以墨竹工卡县试点经验为基础,在全区打造可复制的拉萨县域医共体建设模板,目前全市已成立县域医共体7个。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