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年7月16日

主题: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民生实事(五个针对)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

发布单位: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发布地点: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外传播处处长 杨正林

新闻发言人: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主发布人) 谭相东

新闻发言人:昌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卓玛曲西

新闻发言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自治区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 旦珍

新闻发言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 ,一级主任医师 ,自治区先心病管理办公室主任 格桑罗布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西藏时强调“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针对西藏诊疗水平较为落后、高原健康因素危害较大、地方病易发、高原病多发、群众膳食结构不合理(即我们所提的“五个针对”)等问题,亲自部署实施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25个部门参与的卫生健康“八项行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成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为民服务品牌。下面,我重点从“八个结合”介绍所实施的“八项行动”。

    我们将扬优势与补短板相结合,实施受援医院建设与发展行动。截至目前,自治区和七地市人民医院全部创成三级综合医院,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36个;13家重点受援县医院有8家创成“二甲”医院,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增至2009个、床位增至2.15万张,比2022年分别增长20.66%、7.48%,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覆盖到每一个乡镇卫生院。

    我们将激活力与生动力相结合,实施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甲”行动。对标国家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细化607条创建举措,抓好打造重点特色科室等12项工作,投入5229万元新建门急诊楼和购置设备,聘任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107名,去年门诊量突破10万人次、重症抢救成功率同比增长7.56%、转诊率同比下降45.25%。 

    我们将广覆盖与普受益相结合,实施城乡居民健康体检行动。制定不同年龄段差异化体检项目,每年组织城乡居民暨在编僧尼免费健康体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现场与上门相结合,提高健康体检覆盖率。今年又将人均体检补助资金提高至164元、65岁以上人群达到200元。

    我们将控增量与减存量相结合,实施包虫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聚焦发病机理和防控重点,强化联防联控,人群患病率由2022年0.21%降至0.16%,对确诊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落实手术、服药、健康监测等综合措施。

    我们将管源头与管现症相结合,实施大骨节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聚焦源头控制,通过改水换粮、易地育人、移民搬迁、强化监测、救治救助等举措,2018年以来保持全区无新发病例。

    我们将固成效与建长效相结合,实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救治行动。遵循“发现一例、救治一例”原则,区内定点医院由3家增至5家,明确交通生活补助等政策,患儿筛查救治实现常态化规范化。2023年以来累计筛查30万余人次、手术治疗800多例,区内手术占比由3.9%上升至46.25%。

    我们将早发现与早治疗相结合,实施白内障救治行动。将白内障筛查纳入65岁以上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必检项目,安排专项资金对医保报销后的手术费用予以兜底保障,2023年以来区内救治定点医院从35家增至45家,累计手术治疗白内障2.2万例。

    我们将强指导与重引导相结合,实施居民营养计划行动。开展学生营养改善、低氟茶和碘盐推广行动。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发放并指导服用营养包。“青稞”等8项特色食品纳入国家卫健委颁布的《食养指南》,芜菁、青稞米、酿造用藏曲纳入省级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五个针对”“八项行动”实施以来,一些制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瓶颈逐步破解,一些长期影响群众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藏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华西二院西藏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历史性落地西藏,促进了医疗救治水平稳步提高;建立起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妇幼健康服务覆盖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多种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越来越多群众掌握科学防病常识,自觉践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孕产妇死亡率从2022年的45.8/10万降至34.94/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22年的7‰降至4.32‰,住院分娩率保持99%以上,这些关键健康指标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对西藏群众健康的关心关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的成果,得益于兄弟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援帮助,给我们深刻启示。一是必须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五个针对”紧贴各族群众卫生健康需求,符合西藏卫生健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建设健康西藏、增进群众福祉的有力抓手,充分彰显了办好卫生健康实事对于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意义,对于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意义,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切实提升了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二是必须坚持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健康目标,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向健康倾斜,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健康需求,大力促进社会共治、防治结合、医防融合,将“健康”融入各项公共政策。三是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群众路线。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做党委政府大事”,深刻认识“为了谁、依靠谁”,围绕群众健康急难愁盼,把好事办好,让群众说好。四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从西藏卫生健康发展现状和群众健康现实问题着手,一项行动一项行动抓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五个针对”成果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一】

    中国网记者提问:

    大家知道,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我区群众健康、特别是农牧区群众健康。请问,近年来在巩固包虫病防治成果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自治区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 旦珍答:

    感谢您的提问。西藏是全国唯一全境流行包虫病的省份。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推动实现全区包虫病流行区常住人口筛查救治全覆盖。我们认真落实“以控制传染源为主、中间宿主防控与病人规范查治相结合”综合防治策略,全区包虫病呈持续稳定控制状态。

    我们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2023年自治区卫健委、疾控局联合9部门印发包虫病综合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联合15个部门印发《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4—2030年)》,进一步细化职责,强化联动,实化责任,为防控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锚定“聚焦重点、综合施策”核心策略,推动综合防治措施落实到位。一是加强犬只管理。犬是包虫病传播的重要源头,犬排出虫卵,人接触或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等,以及接触患有包虫病的牛羊都会感染包虫病。为从源头上防治包虫病,农牧等部门在全区开展犬只登记管理工作,做到“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犬只感染率从2016年的7.31%下降到0.92%。二是防治草原鼠害。林业草原部门采取化学、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对220万多亩草原开展鼠害防治工作。三是规范病人查治管理。2023年、2024年全区筛查170万余群众,药物治疗6000多人次,手术治疗675人,做到“应治尽治”;病人建档管理率达到100%,做到“一人一案”“应管尽管”。我们坚持关口前移,加强包虫病预防。发挥村级宣讲员、健康融媒体作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包虫病防治知识;各级中小学校将包虫病防治纳入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小手拉大手”,普及防治知识;将包虫病防治宣教纳入健康城镇创建、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群众防治意识持续提高、防护知识不断丰富。

    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落实包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强化传染源控制,保障安全饮用水,严格牲畜屠宰管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加强监测,持续巩固包虫病消除成果。谢谢!

    【问题二】

    西藏青年报记者提问:

    西藏有着特殊的环境和气候,比如高寒、缺氧、低气压、辐射强等,西藏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多发高发,我想了解一下近年来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救治工作情况?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一级主任医师,自治区先心病救治办公室主任 格桑罗布答: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正如您所言,西藏地处高原,儿童先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先心病患儿如果早期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除了少数罕见先心病外,常见先心病都能得到根治,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消除隐患。自治区人民医院作为西藏地区的大病兜底医院,做好儿童先心病救治工作是义不容辞的。我院认真落实“五个针对”要求,2023年7月成立全区儿童先心病管理办公室,牵头构建起“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链条服务体系,对先心病患儿做到“发现一例、救治一例”。

    在患儿筛查方面,我院依托医联体指导基层医生,将筛查网络延伸到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将确诊患儿全部纳入救治体系。在便捷就医方面,我院在儿科、心胸外科专门设立先心病优先诊疗绿色通道,对每一例患儿做到诊断、手术、康复、随访全过程动态管理。在政策保障方面,通过“医院直审-医保结算-财政兜底”,确保免费救治政策落地,先心病患儿治疗实现“零自付”。在提升救治水平方面,我院组建了以心胸外科、儿科、心内科、超声科、放射科为主的先心病介入治疗团队,对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介入手术规范,2021年以来累计成功实施0-18岁儿童先心病介入手术545例,还成功实施成人先心病介入手术286例。在阜外医院援藏专家的悉心指导带教下,我院已有5位专家能够独立完成常规先心病介入手术,能够独立处置大型室间隔缺损、多发房间隔缺损等复杂疑难病例。前段时间,我院接诊了一名来自阿里地区噶尔县的5岁女孩,患有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治疗难度很大。我院先心病介入团队精心制定手术方案,放置3个封堵器,同步纠正多种心脏畸形,目前患儿已经康复,能够与小朋友一起跑步、做游戏了。

    接下来,我院将按照自治区“能在区内救治的就在区内救治”的原则,认真落实儿童先心病免费救治的要求,以严要求、高标准救治好每一例先心病患儿。持续加强跟踪随访工作,让党的关怀始终温暖患儿的心灵,呵护他们健康成长。谢谢!

    【问题三】

    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昌都市是大骨节病多发区,这些年昌都市在大骨节病综合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能否介绍一下防治工作主要情况?

    昌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卓玛曲西答: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昌都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大骨节病综合防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精心部署、强力推进。1998年组织全市疾控和医疗机构,在援藏专家指导下开展了大骨节病普查;2000年在边坝县召开全区大骨节病防治现场会,昌都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由此迈进综合防治阶段。2023年市委、市政府把握大骨节病防治纳入卫生健康领域“五个针对”的机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以来昌都市未发现新增大骨节病例,达到国家消除标准,高发流行态势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我们持续落实改水、换粮、补硒、易地搬迁、营养改善等综合防治措施,从源头上防范大骨节病发生。我们探索以院包县、先易后难、请进来送出去、重点优先兼顾一般等工作机制,保障了防治工作务实高效。我们统筹自治区、援藏省市、公益性团体、医疗专家等各方力量,加强与天津、福建、重庆等援昌都省市和北京、湖北等知名骨科专家协作,按照“疗效最好,不良反应最小”原则,为患者制定科学精准的救治方案。我们采取手术、药物、中藏医等多种治疗方式合力攻坚,发挥定点救治医院作用,运用5G远程诊疗、3D打印、手术机器人等前沿医学技术,保障治疗效果。我们注重以“师带徒”方式培养本地优秀人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林剑浩教授培养的卡若区人民医院青年骨科专家洛松,已经独立开展大骨节病手术150多例。2021年以来,昌都市已手术救治大骨节病患者809人,将552名患者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为1642名患者办理残疾证,为428名患者提供辅助器具。比如,洛隆县孜托镇中松村有1名患者,双膝外翻,畸形严重,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卡若区人民医院先后为她实施4次手术,目前患者已经回归正常生活状态,结婚并生育了1名健康的孩子。这样的例子在昌都还有很多。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完善综合防治措施,持续巩固防治成果,大骨节病必将成为“远去的疾病”。谢谢!

    【问题四】

    西藏日报记者提问:

    近年来,大家越来越重视营养健康,请问我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如何,怎样才能让群众吃得更健康?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主发布人) 谭相东答:

    感谢这位记者的关注,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众所周知,受特殊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影响,西藏群众膳食结构以糌粑、奶制品和肉食为主,红肉摄入较多、油盐摄入偏多、蔬菜水果摄入偏少,结构不均衡,成为影响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这种状况引起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23年将居民膳食健康与优化纳入卫生健康“五个针对”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大力改善居民膳食营养健康状况。

2024年7月,我区发布全国首部《高原地区居民膳食指南》,结合高原特殊环境、居民饮食习惯、常见疾病等因素,吸纳国内外营养学最新研究成果,提出9条高原地区居民平衡膳食原则与建议,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吃得科学、吃得健康。  

    我们将营养健康融入全生命周期,倡导母乳喂养,实施农牧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展居民营养健康监测,培训营养指导员,提高群众营养知识知晓率,就是要让高原居民了解,青稞等谷类是膳食的基础,在高原饮食应当多样化,多吃天然或少加工的食物;每天要食用5种以上不少于500克水果和蔬菜,适量食用瘦肉、蛋、禽、鱼,总量平均每天不超过210克为宜;适量食用坚果,增加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限制油、盐和糖含量较高食物和饮料摄入,限制酒精摄入;每天喝1500毫升以上水和300毫升以上液态奶或相当量乳制品。这些对于提高高原居民的营养健康意识,合理选择食物,减少或预防慢性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我们还会同农牧科研机构开展膳食营养关键技术研发,通过“科学制定指南—开展营养监测—整村示范落地”三步路径,将居民膳食健康与优化要求转化为实操方案;开展减重达人、日行万步、“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厨艺比拼活动等,为我区群众提供更安全、更健康、营养更丰富的膳食选择。    

    谢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