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江村在日喀则调研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时强调
打破区域界限 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
本网日喀则8月12日电(记者 玉珍)时至立秋,年楚河畔生机盎然,丰收在望。8月9日至12日,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洛桑江村深入日喀则桑珠孜区、白朗县、江孜县、南木林县田间地头、大棚畜圈、企业园区,详细了解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打破区域界限,走现代高效农业的路子,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日喀则素有“西藏粮仓”之誉,是我区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年来,依靠科技支撑和“青稞增产行动”,今年青稞总产预计可达38万吨。
在江孜镇东郊村青稞千亩千斤示范点、桑珠孜区青稞增产行动高产创建示范基地,青稞穗随风起伏,穗粒饱满。洛桑江村走进青稞田,熟稔地查看青稞的籽粒、颜色、株高,从耕地、播种到收割、打场,问得十分仔细。洛桑江村说,青稞是我区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大力实施青稞生产“双增长”行动,以扩大青稞种植面积、推广青稞良种作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重点,建设国家级青稞产业园区,推动“世界青稞之乡”品牌打入国际市场;要继续加强田间管理,建好良种和粮食基地,以精细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的示范作用,为确保青稞安全打下坚实基础;要继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使每一块农田都得到“科学关照”。
“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在山东省对口援助下,白朗蔬菜产业逐年扩大规模、迈向高端。目前,白朗县已成为我区最大的高原大棚蔬菜基地。
走进万亩珠峰有机蔬菜白朗生产基地,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洛桑江村认真听取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充分肯定白朗蔬菜产业的发展成绩。他强调,要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通过科技生产示范,推动当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蔬菜产业向特色有机蔬菜转型;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瞄准区外市场,着力打造高原有机蔬菜特色生产基地和代表品牌,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
来到南木林县5万亩生态修复人工饲草基地,万亩饲草如一块巨大的绿毯盖在河谷上,绿麦草、紫花苜蓿在风中摇曳生姿;登上“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的林中观景台,湘河以东、雅江以北,满眼望去整齐的树林十分壮观;走进白朗县嘎东镇万亩枸杞生态观光园,三千亩枸杞苗木长势良好,已是一片绿洲。而在几年前,这些地方还是荒滩戈壁,风沙肆虐。
洛桑江村详细了解人工种草、枸杞种植的做法经验及科研成果。他说,通过几年治理,南木林县、白朗县的草地植被得到恢复,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区域生态功能逐步增强,增产、增收、生态示范效益都十分明显。饲草种植是南木林县的优势产业,要做好发展规划编制,力争打造成全市乃至全区的饲草基地;要提高饲草、枸杞的附加值,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饲草、枸杞深加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合理有序扩大规模,建设产业聚集园区,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打造产业链,走生态保护建设与农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模式。
西藏觉姆拉日文化产业传播有限公司成立5年来,累计吸纳贫困户40余人开展技能培训并实现就业;江孜县年堆乡尼玛藏式卡垫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大学生创业项目,成立3年来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50余人就业难、收入低、无技术的问题。洛桑江村详细询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遇到的困难,他说,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区关键是要产业化经营、形成规模、打出品牌。要利用“互联网+”电商新模式,开拓区内外市场;要坚持“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便、群众能干会干”的原则,吸纳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要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打造有品质、有品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带动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特色产业提档次、上规模、创品牌。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