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5月10日上午召开的“三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就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继续调整结构,加快提高农牧民收入”的指导思想,形成合力,狠抓“三农”工作,确保“三农”工作加速推进。
西藏涉农部门协调联动,力推“三农”工作。自治区农牧厅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及时提出在农牧民收入来源上着力实现“三个拓展”。即:从农牧业生产领域向加工、流通领域拓展;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拓展;从农牧区向统筹城乡发展拓展。自治区建设厅、交通厅、农发办等12个厅、局、部、委联合出台了组织引导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以项目带动增收的意见。自治区财政厅安排农牧民培训专项经费1000 万元,重点用于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各类技术培训10.6 万人次。今年第一季度,全区劳务输出总人数达8万人,实现收入6234 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27.8%,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312元,同比增长19.6%。
在落实农用物资补贴方面,自治区每年安排化肥补贴7200 万元,农用柴油补贴1000 万元,农药补贴1000 万元,优良种子补贴150余万元。由于我区长期实行免征农业税和特产税政策,农民种一亩地的补贴在30元左右,远高于内地补贴水平。今年,全区共调运春播化肥3.3万吨,同比增长10.3%;供应农药497吨,到位率100%。
在发展粮油生产方面,国家投资1650 余万元,在16个县实施了优质青稞、优质油菜基地建设和结构调整示范项目,使全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10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全区今年优质青稞播种面积比去年增长4%,低品质小麦面积调减了17%,蔬菜种植面积增长了3%。
在特色产业开发方面,狠抓了“五大基地”和“五个产业带”建设(分别是优质粮油、奶源、无公害蔬菜、牛羊育肥、优势农畜产品出口五大基地和藏西北绒山羊、藏东北牦牛、藏西绵羊、藏东南林下资源、藏药材和藏猪藏鸡五大产业带)。自治区投入专项资金4000 万元启动实施了绒山羊基地建设等部分特色产业项目。特色产品深加工逐渐起步,涌现出了阿里牌山羊绒衫,藏缘牌青稞酒、洛丹牌糌粑、雅砻源藏鸡蛋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特色产品。在农牧科技方面,全区共组织了304名农业科技人员,对162万亩耕地实施了科技承包;组织341名科技人员实施了畜牧业技术承包。重点实施了“四大示范工程”,即在隆子、林周、江孜3县实施农牧业结构调整示范,投资450万元;在乃东等14个县实施优质粮油生产示范,投资1300 万元;在普兰县等三县实施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示范,投资1500万元;通过扶持10家农牧民建筑企业,实施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
在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实施了牧区草原建设与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优质青稞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仅农牧厅实施的项目就达42个,总投资达2亿多元;加上各对口支援省市的援藏资金向农牧区倾斜,全区农牧业工作的重心正在从增产向增收转变。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