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权威发布

山南地区6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

2015年11月08日 21:0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本网记者 梁秦
分享到:    

    山南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普布顿珠向参会记者介绍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闻发布会现场。

    6月1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南行署有关领导,全面介绍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湖南、湖北、安徽三省人民和中粮集团的无私援助下,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实现了伟大跨越,谱写了雅砻大地恢弘、壮丽的史诗。山南行署副专员普布顿珠介绍,60年来,山南地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53.05亿元,是最早记录1990年2.78亿元的15.8倍,年均增长14.8%,高于全自治区平均增长速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329元,是最早记录1975年107.7元的40.2倍,也高于全自治区农牧民人均收入。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牧业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向现代农牧业迈进的转变,粮油肉基本自给,黄牛改良、禽类养殖和优质油菜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企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优势矿产、能源、建材、藏药、民族手工业、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体系基本形成,2010年全地区工业总产值达12.05亿元,是1959年0.1万元的120.5万倍。 2010年全地区接待游客92.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是最早记录1987年的6206人、969万元的148.9倍、27.9倍。与此同时,地区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年来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金融、通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在中央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援藏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一大批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山南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959年至2010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9亿元。截至目前,全地区总装机容量达4.38万千瓦,公路通车总里程由最早记录1959年的942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6109公里,10个县通油路,2个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12县建成了光缆通讯设施,开通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随着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0年,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32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179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59年的37万元增加到23.64亿元。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2平方米,高出全自治区平均水平近一倍,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3平方米。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全地区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9.7%、99.2%、70%,覆盖率达100%。从今年开始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实施农牧区学前教育补助政策,每生每年补助2000元,将农牧区义务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经费补助提高到每生每年2000元,并将高中阶段农牧民子女全部纳入“三包”政策范围。农牧民子女中职教育学费和住宿费全免。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由和平解放时的35岁提高到67岁。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特色文化艺术之乡4个,传统民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基本形成了地、县、乡、村四级广播电视覆盖网络,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3.98%、92.59%,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新闻发布会结束时,普布顿珠激动地说:“60年,西藏沧桑巨变;60年,西藏日新月异;60年,西藏举世瞩目。回顾过去,令人不胜感慨;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