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权威发布

刘延东在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11月08日 21:03    
分享到: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二○○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尊敬的热地副委员长、尊敬的阿沛副主席、尊敬的帕巴拉副主席,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我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华海外联谊会,向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致以亲切问候!向各位多年来关心支持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事业表示衷心感谢!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以其勤劳、勇敢和智慧,形成了多姿多彩、独具魅力的民族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西藏自公元13世纪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管辖以来,已有700多年。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除藏族外,还有汉、回、门巴、珞巴、纳西、怒、独龙等十几个少数民族。西藏地理环境独特,位于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的高原,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高的湖泊和最大的峡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社会历史孕育形成的西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藏族语言文字、藏传佛教、藏族建筑艺术和雕塑、绘画、装饰、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以及音乐、舞蹈、戏剧、书面文学、民间文学、藏医藏药、天文历算等,均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些不仅是西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都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和热情关心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55年前新中国刚成立,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强调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1954 年又将有关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内容写进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民族新文化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建设、文艺人才培养、对外文化交流、文物保护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并有计划地组织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翻译和出版,保护少数民族的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西藏经过民主改革,彻底改变了封建农奴主垄断文化的局面,西藏全体人民成为共同继承、发展和分享西藏文化的主体。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在不断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藏语文得到广泛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国家高度重视维护和保障藏族人民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言文字的权利,并将它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得到不断的发展。目前,藏语的学习以及藏汉双语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藏语言文字在西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使用。

    ———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和积极利用。国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先后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修复开放了西藏1400 多座寺庙,修缮和保护了大批文物。特别是1989 年到1994 年间,中央拨出5500 万元和大量的黄金、白银等珍贵物资用于布达拉宫一期维修工程。2001 年开始,国家又拨专款3.3亿元,用于布达拉宫二期维修工程和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文物古迹的维修。据统计,国家用于西藏文物保护投资数量之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保护史上都是罕见的。

    ———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和保护。国家尊重和保障西藏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广大藏族人民按照自己传统的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生活的权利,尊重和保护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目前,仅藏传佛教活动场所就有1700 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藏传佛教特有的活佛转世制度,得到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尊重。格西学位晋升制度也得到恢复。

    ———民间文化艺术得到全面继承和发展。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有系统的搜集采录和整理研究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包括《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西藏卷》在内的西藏民间文学“四大集成”。特别是成立了专门机构,对被称为“世界史诗之王”的《格萨尔王传》进行全面的抢救、整理。现已录制3000 多盘磁带,搜集藏文手抄本、木刻本近300部,整理出版藏文版62部,发行300多万册,并被译成英、日、法文出版。这是对西藏民间文学艺术进行全面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创举。

    ———藏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国家重视和支持藏学研究,先后组建了西藏社科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一批藏学研究机构,涌现出了许多有成就的专家、学者。目前,藏学已成为对西藏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全面研究的一个宏大的学科体系,成为一门公认的世界性新兴学科,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实践证明,党和国家保护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确的,也是非常成功、有效的。达赖集团和国际反华势力散布的所谓“藏族文化灭绝”论,完全不符合事实,其包藏的政治祸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识破。

    朋友们、同志们,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迎来了诸多有利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西藏经济快速发展,为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为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中央政府关心西藏、全国各地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西藏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国家直接投资、全国对口支援的全方位支持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格局。仅“十五”期间,国家对西藏经济建设投资和财政支持就有700多亿元,各地对西藏建设的支援在30亿元以上。中央和全国各地的支援,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目前,西藏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65 年的不到3.3 亿元增长到2003 年的近185 亿元;人均GDP由1965 年的241 元增长到2003 年的6874 元。西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会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二是西藏自治区社会安定团结,为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人民经过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民族区域自治,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西藏走上了与全国同步发展的轨道。目前,西藏自治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和睦,人民安居乐业,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是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

    三是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关心重视下,西藏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致力于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这次由热爱西藏文化、关心西藏文化的国内外人士自愿联合成立的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就是这一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对于进一步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西藏文化,促进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朋友们、同志们,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保护和发展包括西藏文化在内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的理事和在座的各位,大都是著名学者、文化名人、知名企业家、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高举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旗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西藏文化研究的全面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整理和发掘藏民族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宣传西藏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特别是深刻认识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卫生以及人权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为西藏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要紧密结合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世界现代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发展和弘扬西藏文化,使西藏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第四,要按照章程切实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扩大协会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人支持和参与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发展,使协会真正成为海内外各界人士保护和发展西藏文化、促进西藏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桥梁纽带。

    朋友们、同志们,新的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腾飞的世纪,也是西藏文化以崭新的姿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世纪。我们相信,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西藏各族人民和海内外各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西藏文化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朋友和同志们身体健康!

    扎西德勒!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