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权威发布

洛桑江村:纪念“6·5”世界环境日电视讲话

2015年11月08日 21:03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同志们:

    今天是“6·5”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海洋环境保护,积极行动起来,为人类留下清洁的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进一步说,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是人类未来的希望。西藏素有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之美称,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20多条。百川归海,保护好西藏的江河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保护了海洋环境。

    西藏是亚洲几条著名的大江大河—长江、湄公河、萨尔温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和印度河的发源地,这些大江大河是我国乃至亚洲几十亿人民的生命源泉,曾孕育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现代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西藏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不仅会影响我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且直接关系着中下游地区的生产和生活,还将影响到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保护江河源作出了积极努力,在江河源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草地建设等生态治理工程,建立了江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这些有力措施使江河源区内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也有力地保护了完整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西藏由于受“高”、“寒”等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大部分江河源区植被稀疏,自然条件差,原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冰川消融加快,雪线上升,湖泊水位下降,天然湿地干涸,主要江河径流量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呈加剧趋势,水源涵养和调节功能下降,生态退化趋势十分明显。如不加以保护,江河湖海将难以维系。因此,加强西藏江河源地区的生态保护是历史赋予西藏人民的重要使命,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

    近年来,西藏经济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我们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各级各部门要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及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西藏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各级党政领导首先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弘扬环境文化,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确立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发展与短期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妥善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二要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机制与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认真做好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规划及其组织实施工作,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把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当作一件长远的、根本性的大事来抓;三要千方百计增加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资金的投入,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三结合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资金,鼓励非公有资本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投入;四要加大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逐步减轻对生物质能的依赖性,减少能源采集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江河源保护是造福当代惠及千秋的伟大事业,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各部门要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契机,真正保护好人类文明的摇篮——江河源,为海洋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