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呼吁全球公民都能为人类的后代着想,在保护和改善世界淡水资源方面作出努力。
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存繁衍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保证,也是事关全民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的根本所在。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星球,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社会活动对水资源利用的增加,淡水资源就更趋紧张。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我国也有400座城市淡水不足。西藏的水资源相对来讲较为丰富,虽然冰川、江河、湖泊和湿地众多,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可利用的水资源也相对不足,干旱缺水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十分突出。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因此,保护好水资源,提高水资源质量,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谋求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共同努力的重大任务。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之成为许多主要河流的源头,因此,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仅是我们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我国乃至世界良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我更新能力差,一旦遭到破坏,很长时间难以恢复。因此,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是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一项利在当代、福及子孙的伟业。
长期以来,西藏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措施,为保护水资源作出了积极努力。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实施了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雅鲁藏布江治沙、拉萨河城关区段生态治理等工程;建立了雅鲁藏布江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纳木错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对重点水污染源进行了治理;加快了城镇给排水管网建设等,这些措施使西藏的冰川、江河、湖泊、湿地等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首先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唤起全民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从自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民众的自觉行动。要把环境保护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立对各项规划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加强污染治理工作,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的建设,提高再利用率;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大对破坏、污染水资源和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使环境保护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实施江河源头的保护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继续开展退耕还林(草)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做好重要湿地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质量,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永葆西藏的蓝天碧水,为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高生存质量;为世界环境的有效保护和质量的提高,同心协力,团结奋斗,作出积极的贡献!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