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然条件特殊,经济总量很小,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教育落后,在全国属于不发达地区之一。要彻底摆脱落后状态,有效推进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赶上全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发展新思路,提出发展新举措,开创发展新局面。
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它既要求注重把握事物的普遍性,更要求注重把握事物的特殊性。从发展起点看,新西藏脱胎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众所周知,旧西藏极度贫穷落后。我们党建设西藏的时候,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区情,很多事情都得从头开始。从发展阶段看,西藏经过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与内地各省区市相比,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阶段上的差距。在多数地方都实现了小康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时,西藏才在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只有部分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在多数地方都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时,西藏还在为改造传统农牧业、推进工业化的起步而奋斗。从发展条件看,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自然条件特殊,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生产要素极度分散,农牧业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均受教育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年,劳动力素质较低,人才极度匮乏。同时,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从未停止,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较多。充分认识到这些矛盾和问题,才能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结合实际谋划和实施具有西藏特色的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科学统筹、综合协调。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住了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关键。因此,要从多方面观察、研究问题,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综合抓,在综合抓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忌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这些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经济和稳定局势两件大事,举一纲而众目张,保持了长达十多年的社会局势稳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发展。去年,西藏生产总值达到211亿元。在今后的西藏建设中,必须进一步坚持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的方针,把西藏建设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加快经济建设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改善生活、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把单项建设同综合开发结合起来,把社会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使各要素联系紧密、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把科学发展观具体化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从西藏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大方向、大思路,贯彻“五个统筹”方略,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央确定了西藏到2010 年力争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为使西藏与全国一道进入现代化打好基础的奋斗目标。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才能为西藏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西藏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推动西藏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现在西藏面临着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不断加大对西藏支持力度的宝贵机遇,我们必须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
——以抓好“三农”为重中之重。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方略,重点在解决好“三农”问题。西藏80%的人口在农牧区,农牧区中40%的人口还比较贫困。农牧业是西藏经济的基础,农牧业的发展关系到西藏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广大农牧民生活的改善。兴区在于重“农”。没有农牧业的发展,就没有农牧民的富裕;没有农牧区的发展,就没有西藏的小康。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三农”来展开,一切措施都必须围绕“三农”来推进。要继续深化农牧区改革,加大对农牧区的投入,加强农牧业科学技术推广,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着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农牧业、富裕农牧民、发展农牧区。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关键。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相互依托、彼此协调。西藏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很多,城乡收入差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发展不够、农牧区发展也不够的问题并存,与外部比发展差距大、内部之间比发展差距也大的问题相伴。只有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以消灭贫困为主线,推动城镇改革与农牧区改革相配套、城镇发展与农牧区发展相衔接,既加强城镇建设又加快农牧区发展,才能使农牧区在服务城市中发展,使城市在带动农牧区中壮大,双向受益,并驾齐驱,不断推动城乡进一步协调发展。
——以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西藏是在经济技术相当落后的基础上搞建设的,不争取时间、不加快发展,就不会逐渐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甚至会拉大已有的差距。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既解决当前的突出困难,又着眼于长远,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西藏最大的问题是封闭。封闭导致西藏体制不完善、开放程度不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开放型经济,是西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把加快改革开放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一切不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解决好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机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重点加大对内地的开放力度,打破限制,创造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参与西藏建设,搞活全局。
三、把科学发展观变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实践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薄弱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中央向西藏投入巨额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基础设施条件,但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还需付出长期努力。要坚持基础建设先行,继续加快交通、电力、水利等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坚持以农牧区为重点,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牧业综合开发,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强基固本,加强乡镇政权基础设施和政法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强执政之基,固为民之本。
——大力支持优势地区加快发展。实施优势地区加快发展战略,让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其它地区,这是加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拉萨、林芝等地条件较好,要采取措施,推动它们发展得更快一点,形成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增强其对农牧区的带动能力。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年楚河“一江两河”流域,居住着西藏近半数的人口,进行深度开发,潜力巨大、意义重大,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扩大开发成果。与此同时,要切实抓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试点工作,使一批县、乡镇和村先行一步,发挥其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加快小城镇建设,发挥其联结乡村和城市的桥梁作用。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效益。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必须着眼于发挥西藏的优势和潜力,立足地域优势打高原品牌,围绕市场需求唱特色戏,以特色建区、特色兴区、特色富民。要充分利用西藏地理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区域性特点明显,土地、光照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西藏旅游业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树立大旅游观念,坚持旅游景点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旅游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举,使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要围绕矿产、藏药、水资源、生物资源等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选好品种,加强扶持,形成规模,创出品牌,走出西藏。要抓住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加快特色产业建设步伐,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这些年来,在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快发展,但整体水平还很低,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西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需要培养一支思想观念进步、掌握基本技能的劳动大军。必须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藏”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强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两基”攻坚步伐,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紧紧抓住对西藏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加快研究,合力攻关,力求突破。同时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不断提高各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从全国大局看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把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低效高耗,甚至是掠夺自然的粗放型开发模式。坚持农业生产和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同步进行,土地开发与改善生态相结合,做到耕地面积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进行。坚持把草场建设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大力进行草场改良、植被重建、围栏草场、人工草产业建设,改良牧畜品种,推广科学养畜,使畜牧业增长方式实现由规模型向效益型的转变。实现工业化是西藏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尽量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保护生态环境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是统一的。要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大力推广太阳能、电气化,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广大干部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自觉行动
第一,要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思想。处事识为先,知行相统一。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切实解决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使我们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第二,要树立科学的态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来不得半点虚的、丝毫假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创业富民。要增强“求真”的坚定性,提高“务实”的自觉性,求西藏区情之真,务西藏发展之实,按照客观规律干工作,依据西藏实际做事情,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少说空话、套话、废话,多干实事、真事、好事,重实际不图虚名,鼓实劲不尚虚荣,求实效不务虚功,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工作。
第三,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善于统筹协调,对大事抓住不放,对新事积极开拓,对急事当机立断。要敢于创新,多谋创新之策、多出创新之举、多做创新之事。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
第四,要建立科学的制度。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形成科学评价体系。评价一项工作要循名责实,考核一个干部要注重实绩,大兴实干之新风,共谋西藏发展之大业。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