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权威发布

次仁在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西藏分会场上的讲话

2015年11月08日 21:03    
分享到:    

    (2008年3月20日)

    同志们:

    刚才,湖南、河北等四省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国家农业部孙宝文副部长分别对森林防火和草原防火工作进行了汇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回顾总结了五年以来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并对下一步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会后,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确保完成维稳各项工作的前提下,认真学习、狠抓落实回良玉副总理的指示精神,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我区森林草原防火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奥运会胜利召开。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去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把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周密部署,加强宣传,强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做好森林及草原防火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2007年,除了十几起较小火灾以外,没有发生重大火灾,为保护我区森林草场安全,维护林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森林及草原防火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气候条件和物候状况不利于森林草原防火。我区进入3月份以来,气温回升较快,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全区各地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大风天气增多,林区干燥,森林和草原火险等级持续偏高,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不容乐观。我区今年已发生几起森林草原火灾,有的火灾造成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及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大。我区冬春季野外火源十分复杂,生产性用火频繁。春防期间,正是春耕季节,林区林农交错,林牧混杂,野外生产性用火将大量增加,加之林区内存在大量加工作业点,给森林草原防火带来极大隐患,森林草原防火任务非常繁重;三是森林草原火灾扑救队伍满足不了防火需要。尽管我区有森警部队,也组建了森林防火灭火突击队,但仍满足不了防火灭火工作需要;四是扑救森林草原火灾手段和装备落后。目前,我区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手段较为落后,高新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扑大火、救大灾的能力不强;五是对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领导干部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对森林草原火灾的危险性估计不足,警惕性不够,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做到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松懈,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疏漏,行动上不能有丝毫怠慢。切实把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坚决打赢森林草原防火攻坚战

    今年我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突出能力建设,完善法制机制,强化科技宣传,落实责任措施,做到火患早排除、火险早预报、火情早发现、火灾早处置,力争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把森林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建设生态文明、举办绿色奥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一)坚持广泛宣传,提高全民森林草原防火意识。森林草原防火重在预防,关键在于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进行群防群治。各地(市)、县(市、区)、各相关部门要把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和流动宣传车,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和《西藏自治区森林防火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时对一些典型火案进行曝光,使广大群众知法守法;要在林区中小学校开设森林防火知识辅导课,营造浓厚的防火氛围;要在林区道路两旁设立醒目的防火警示牌、宣传标语,加强警示教育。努力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严格野外火源管理,有效控制火灾发生。我区发生的森林草原火灾,大部分是人为所致。各地(市)、县要坚持把野外火源管理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努力预防和控制人为火灾的发生。一是要依法管理,规范用火行为。在防火期内,要加强对入山人员的管理,与进山作业人员签订保证书,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做到凭证上山,确保安全;二是要突出重点,认真开展森林草原火险隐患大排查。要找准火源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各地要迅速组织开展森林草原火险隐患大排查,重点查人员上岗情况,查预案、物资等准备情况,查无证入山人员和野外违章用火行为,查可燃物清理和重要设施防护情况,坚决杜绝一切火险隐患。确保组织领导、机具装备、扑火队伍、值班备勤“四到位”,做到漏洞及时堵塞,隐患及时消除;三是要严格管理特殊人群。各地要对特殊人群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排查登记,逐一落实监护人责任,加强对林区、草原痴、呆、傻等智障人员和儿童的监管,严防玩火引发森林草原火灾。

    (三)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森林草原防火保障能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重要保障。一要建立稳定的森林草原防火投入机制。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将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确保对森林防火的经费投入;二要加强森林草原防火组织指挥能力建设。县级以上政府要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和森林草原防火应急体系建设,形成自上而下的森林草原防火组织指挥体系,完善指挥功能;三要增加防火物资储备。各级都要建设物资储备库,完善管理制度,备足扑火物资,提高保障能力。要坚持重点林区重点武装,不能平均分配力量;四要抓好重点火险区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建立国家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为契机,加强重点林区火情瞭望监测、地面巡护系统、森林防火道路和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强化设施装备,提高防控水平。

    (四)加强防火扑火的队伍建设,不断壮大防控力量。各地要切实从提素质、上水平,抓好防火扑火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对现有的防扑火队伍要加强业务培训,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扑火能力。二是加强乡镇级森林防火突击队伍建设,进行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和扑火水平,增强森林防火综合协调能力。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森林草原防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工作难度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严明责任,齐抓共管,形成职责明确、措施有效、保障有力的森林草原防火责任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领导是关键,群众是基础。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加强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防火期内,各级行政首长要把防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各级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林业、农牧部门作为森林草原防火的主管部门,要把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作为第一件大事、第一位任务、第一项职责,抓好组织协调、应急处理、督促检查,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督导检查,狠抓措施落实。各级政府要把森林草原防火纳入重点督导内容,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要派驻工作组或督查员,实行重点督导。会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一次森林草原防火督导检查活动,查责任制是否落实,查火源管理是否到位,查火灾隐患是否清除,查防扑火准备是否充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防火责任不落实、发现火灾隐患不作为、发生火情隐瞒不报、组织扑火不得力等失职、渎职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完善预案,认真做好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当前我区森林草原防火的严峻态势,要全面进入临战状态,严阵以待,积极做好扑救突发森林草原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要不断完善扑火预案,从立足扑大火的实战需要出发,抓紧制订、完善切实可行的扑火预案;二是要加强组织指挥能力。一旦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各级地方政府领导、林业、农牧主管部门领导,要亲赴现场指挥扑救,靠前指挥,科学扑救,提高当日扑火率和处置率,把山火消灭在初发状态。对较大的森林草原火灾,自治区主管部门要迅速派人到现场进行指导;三是要加强扑火安全培训,确保扑火人员安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把扑火安全放在扑救指挥工作的首位;四是要加强值班调度,及时报送火情信息。各地在防火期内要坚持24小时值班,火情信息要按规定及时上报。要严格执行森林火灾报告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畅通。特别是遇有突发重大森林草原火情,要及时上报,不得迟报、瞒报和漏报。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森林防火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确保稳定局势各项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切实把各项基础性工作做好,把各项防扑火措施落实到位,把各种火灾隐患彻底消除,努力推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