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权威发布

在接见“30年改革开放看西藏——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西藏行”记者时的新闻稿

2015年11月08日 21:03    
分享到:    

    (2008年11月6日)

    一、西藏的基本区情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内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四省区相连;外与印度、尼泊尔、缅甸、不丹等国家接壤,边境线全长4000多公里,是我国通往南亚的门户。

    全区总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现有拉萨市和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阿里6个地区,共有73个县(市、区),居住着藏、汉等十多个民族,常住人口284万多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5%以上。全区现有耕地345万亩,草场12.44亿亩。

    西藏是全国五大林区之一,森林总面积1389.61万公顷,名列全国第5位,活立木蓄积量22.94亿立方米,名列第一。目前已经发现的矿种101种,有17种矿产资源位居全国前9位,其中铬、铜、铁、硼等矿产资源是目前我国短缺的矿种。

    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到2.01亿千瓦,占全国的29%,居全国首位。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实现了中华民族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大团结。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创了西藏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实现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正式确立,西藏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三次社会变革深刻改变了西藏的前途命运,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西藏人民从此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二、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西藏工作,为西藏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召开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研究西藏发展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198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方针和尽快让西藏人民富裕起来的政策,在全国第一个免征农牧业税,这是继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之后,实现西藏历史转折的一次重要会议。

    1984年召开的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国家直接投资项目、中央政府财政补贴、全国人民对口支援”,形成了全方位支援西藏建设的新格局,并在农牧区实行“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基本政策,使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89年10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西藏工作,形成了关于西藏工作的十条意见,实现了西藏由乱到治的历史性转变,成为新时期西藏工作的重要转折点。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作出了对口支援西藏的战略决策,成为新时期西藏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中央直接投资48.6亿元建设了62项工程,15个对口支援省(市)和中央各部委也无偿援建了716个项目,资金投入达31.6亿元,这对改变西藏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局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1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在西藏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大了对口援藏力度,是进入新世纪西藏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次会议确定“十五”期间由中央投资311.8亿元,建设117个项目,并给予财政补助379亿元;全国各地支援西藏建设项目71个,投入资金10.6亿元。这些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实施,使西藏进入新世纪以来持续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新时期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力度。2005年9月,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中发[2005]12号);200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也就是“40条优惠政策”;为帮助我区尽快克服“3•14”事件的影响,恢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近期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通知》;近期,中央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加强西藏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的特殊关怀,在我们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三、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自治区认真贯彻中央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西藏生产总值达到342.19亿元,连续7年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长,比1978年增长了15.8倍。人均GDP于2005年和2006年分别突破1000美元、10000元人民币,2007年,达到12109元,比1978年提高了9.4倍。上个世纪末,西藏实现了粮油肉基本自给,基本解决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温饱问题。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深入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特色农牧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优势矿产业、藏医药业、建筑建材业、民族手工业为重点的第二产业有新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三一二”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50.7∶27.7∶21.6调整到2007年的16.0∶28.8∶55.2。

    三是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安居工程实施以来,解决了11.4万户、60万农牧民住房,65万农牧民用电,102万农牧民安全饮水,219个乡、1490个行政村通公路,111个中心乡镇通邮和3712个行政村通电话的问题,完成了近2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不断加大,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从1978年的175元增加到2007年的2788元,30年间增长近16倍。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西藏相继安排了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以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为标志的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全区拥有贡嘎、邦达、林芝3个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阿里昆莎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公路通车里程达4.8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3.28万公里。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0.8万千万,用电人口达到185万。

    邮电业务总量达到30.93亿元,比1978年增长140多倍。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44.29万户,比1978年增长300多倍。“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目标,已于2004年完成。“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7.8%和88.9%。

    五是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社会发展上,西藏在中央的支持下实现了“四个率先”。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普六”,63个县实现“普九”,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8%,“两基”攻坚规划确定的任务全面完成。

    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免费医疗农村全覆盖,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惠及全体农牧民,补助标准由2002年的30元提高到140元。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全覆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02年的170元提高到230元,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50元的农牧民家庭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建立了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了无零就业家庭,2007年,消除零就业家庭1304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六是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受到法律保障,得到全面发展。藏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布达拉宫等文物古迹和《格萨尔王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藏戏等7大类15项24个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宗教信仰自由与民族风俗习惯得到了尊重和保护。

    七是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西藏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我们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注重保护好雪域高原这片碧水蓝天。制定并严格落实了建设项目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制度。全面禁止采挖砂金矿与砂铁矿。“绿色拉萨”和青藏铁路、重点公路沿线绿化工程全面推进。大力实施农牧区薪柴替代工程。

    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0个,总面积达40.8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4.03%,居全国首位。西藏的生态环境基本保持了原生状态,2007年拉萨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

    八是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按照“框架一致、体制衔接、适当变通”的总要求,与全国一道推动了各个领域的改革。在农牧区,全面落实“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以及“草场公有、承包到户、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三个长期不变”政策。农牧区税费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进展顺利。

    在宏观领域,推动了计划投资体制改革,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逐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工作扎实推进。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完成了自治区和地市两级政府机构改革。

    九是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坚持以对祖国内地的开放为重点,积极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西南、西北兄弟省区市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印乃堆拉边境贸易通道恢复开放,口岸建设进一步加强。去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03万人次,比1980年增长了1150倍。总的看,西藏进入了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

    四、“3•14”事件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我区连续保持了18年长期稳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下,达赖集团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怂恿下,蓄意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损害。这起事件,是达赖集团蓄谋已久、长期准备、精心策划的一次分裂破坏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借我国举办奥运会之机把事情闹大,以影响我国际形象,干扰破坏北京奥运会,实现其分裂祖国的图谋。

    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直接指挥下,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果断地处置了拉萨“3•14”事件,全面恢复正常社会秩序。针对这起事件的不利影响,自治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税收、教育、医疗救助、失业救助和生活救助以及交通运输费用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帮助“3•14”事件中受损商户和受影响的行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并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全区局势总体平稳。

    拉萨“3•14”事件,并没有改变西藏发展稳定的基本面,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依然强劲,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各族群众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今年前三季度,受拉萨“3•14”事件以及地震、雪灾等诸多因素影响,西藏经济工作面临很大困难。但在中央的支持下,自治区采取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国民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1-9月份,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77.32亿元,同比增长9.1%。投资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72亿元,增长12.9 %。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001元,增长14.1%。旅游市场摆脱停滞,接待人数逐渐增加,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70.28万人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