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权威发布

在西藏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摘登

2015年11月08日 21:03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多修路修好路 共同奔向致富路

    自治区交通厅厅长 赵世军

    全区交通部门和公路建设有关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区党委、政府关于交通发展的决策部署,旗帜鲜明保稳定、坚定不移抓发展,努力克服“3·14”事件的影响,公路建设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

    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步伐继续加快。截至11月底,累计落实投资47.14亿元,完成投资43.9亿元,同比增长6.97%,预计全年可达45亿元,同比增长8.25%。相继开工建设了青藏公路改建工程、国道318线竹巴笼至海通沟兵站段、国道317线岗托至江达段、国道219线桑桑至拉孜段等12个重点项目。

    农村公路建设持续推进。安排资金14.05亿元,其中2007年60个续建项目投资1.78亿元,2007年下半年追加投资4.45亿元安排建设项目86个,2008年落实投资7.82亿元,安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98个。已完成投资12.48亿元,建成316个项目,解决了32个乡镇、423个建制村的通公路问题。

    积极争取公路建设投资,尽量“多修路”。及时派人赴京与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汇报衔接,跟踪项目建设。积极消除“3·14”事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保证施工进度。不断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确保“修好路”。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积极帮助农牧民增收,多修“惠民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交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预计今年农牧民通过参与公路建设增收将超过5亿元。并确保农牧民参与公路建设劳务收入及时足额兑现。

    努力推广公路建设新理念,建设“环保路”。在设计环节进行方案比选时,优先选择保护沿线自然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节约用地方案,尽量减少取弃土场设置数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带来的环境影响。

    明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争取交通建设投资,继续加快公路建设步伐,认真抓好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确保工作任务保质按期完成。全面加强公路建设市场监管,认真查处公路建设中的违规行为。继续强化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切实加强建设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不流失、不挪用。积极促进农牧民增收,为农牧民致富创造条件。


    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

    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黄羽天

    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1年9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2003年4月正式启动。目前,开发区A区基础设施基本成形,配套建设深入开展,企业进驻和产业集聚的条件已经具备,初步形成藏医药业、生物制药、农畜产品深加工、手工艺品、高科技电子信息技术等五大产业,已有14个项目(含8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其中5个项目竣工投产。截至今年11月底,累计登记注册企业123家,注册资金约16亿元。其中,今年新增企业37家,新增注册资金1.3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实现产值18.98亿元。预计今年完成税收1.95亿元,同比增长1.2倍,约占拉萨市税收总额的31%。

    科学规划建设,加速产业集聚。规划建设好道路网络、供电、给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留足充分的绿地和空间,建设花园式、生态型开发区,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要素资源聚集度和共享度。

    强化服务工作,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推行“马上办”、“首问制”,在第一时间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咨询和帮助;不论企业有什么事,只要问到任何一个职能部门、任何一个人,他们必须对这件事负责,不得推诿。实行凡是入区企业的事,开发区都管;凡是区内干部职工,都是企业服务员;凡是企业需要帮助的,都能在区内找到人。实行合法收费。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积极维护企业自主权等服务承诺。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以“特”取胜。围绕国内外市场,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引导企业实施差别化、分层竞争策略,实现“异中求同、同中寻异”,努力挖掘特色资源,筛选、打造特色产品,积极发展有竞争优势的园区经济。

    创新招商方式,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优势招商、政策吸商、环境留商、服务感商”原则,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正确把握发展方向。以培养造血功能和发展动力为核心,坚持开发区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建设经济开发区,发展大经济,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

    在明年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洽谈促成一批有影响的项目进驻,确保6-8个新项目开工建设,实现招商到位资金5亿元,各项税收总额达到4亿元,力争各项经济指标翻一番。


    注重龙头企业辐射带头作用

    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吴振华

    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企业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我公司是原拉萨水泥厂经改制成立的国有控股公司,始建于1960年。近50年来,公司从建厂时只有一条生产线,年产量3.2万吨的小厂,发展到目前拥有两条先进的年产60万吨水泥的生产线,是建厂时的42倍,累计生产销售水泥280万吨,总产值16.8亿元,总收入14.3亿元,利税总额4.1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3.1万元,年均增长7%。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我们始终坚持立足区内、以质取胜,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理念,铸就了“高中争先、争中求高”的企业精神。企业管理不断创新。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强化。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成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咨询机构和经理层,明确职责,充分发挥职代会和工会的监督作用;大力推行“劳动、用工、人事”三项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以岗定薪等用人机制,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充分调动、企业效益得到明显增长。职工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专门出台助学奖励办法,职工福利不断提高,先后为278名职工家属和子女办理了医疗保险。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高争企业作为自治区级龙头企业,注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主要带动了电力事业发展。仅2005年以来,公司已累积缴纳电费1.5亿元。明年,随着公司“二线”的正式投产,将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电力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也带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带动了群众就业。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来源于当地,农牧民向企业提供原材料可每年增加收入近3200多万元;随首公司“一线”、“二线”的建成投产,将新增200个就业岗位。

    这次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高争股份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增强了发展信心。积极开发适应西藏独特自然环境的新型水泥产品和特种水泥,形成“高争牌”系列水泥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为西藏民族工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农村建设富裕农牧民

    林芝县八一镇加丁嘎村村委会主任 尼玛

    加丁嘎村位于318国道沿线,距离八一镇约3公里。今年,我们村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48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2549元,同比增长11.85%;其中现金收入9411元,同比增长14.91%;村集体积蓄达35万元,户均存款6万元。

    安居工程改变村容村貌。自安居工程实施以来,全村51户已完成农房改造45户,完成率为88.24%。我们村农房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普遍实现了房屋楼层化、玻璃化、园林化。在全镇率先建有农村广播及远程网络教育系统,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用上充足方便的电,能随时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有方便群众就医的卫生所,有统一的垃圾处理场所,村水泥路、村广场、村图书馆、村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近几年来,我们村成立了“加丁嘎村蔬菜种植协会”,全村群众种植蔬菜的热情空前高涨,已由开始的几户发展到现在96.6%的村民都靠种植蔬菜致富。今年,全村蔬菜产业实现收入130万元,占总收入的37.36%。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村“两委”采用“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经济运作模式,以村党员带头组成了四个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引导群众发展生产,开展劳务输出,发展多种经营,取得了遍地开花的效果。同时,在现在村办经济实体的基础上,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以村民入股、参股形式等建立“加丁嘎村建材预制构件厂”。

    村民富起来,日子火起来。随首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如今,我们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和电话普及率均达100%。全村基本实现脱盲,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到100%。群众用上了节能、环保的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家用电器使用率高达100%,餐桌上过去单一的酥油茶、糌粑、生牛羊肉,被米饭、馒头、新鲜蔬菜和肉禽蛋奶取而代之。生活富裕了,群众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求神拜佛的少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不思进取“等、靠、要”的少了,外出务工、勤劳致富的多了。群众从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和新旧西藏的对比中,清醒地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心一意造福各族人民,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党的惠民政策,让我们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稳定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让我们有了幸福美好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