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此相聚,共同庆祝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虽没有完全经历旧西藏的黑暗统治,但作为西藏土生土长的藏族同志,对新西藏的变化还是记忆犹新的。
一、民主改革为自治区人大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主改革前的旧西藏,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劳动人民处境极为凄惨。推翻腐朽、黑暗的旧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是广大藏族劳动人民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1951年西藏虽然成立了带有统战性质的过渡阶段政权,但由于旧噶厦政府的阻碍,人民生活没有根本改观。1959年原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反动集团发动全面武装叛乱,人民军队平定叛乱,西藏劳动人民才彻底摧毁了封建农奴制,翻身得了解放。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加速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进程。当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虽然还没有成立,但带有普选性质的农牧区基层人民政权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
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人民民主制度,早在1961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就决定在全区进行民主选举试点,到1965年8月,全区有54个县(含1个市辖区)、1个市召开了县市人民代表大会,16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自下而上的选举,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设立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自1979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包括决议决定250多件,把中央对西藏的一系列特殊政策规范化、具体化,使西藏长期封闭的局面被打破,自给自足经济开始转变,推动了西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我们拉萨市城关区经济发展为例: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0.65亿元,第二产业4.11亿元,第三产业20.4亿元;财政收入实现781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36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37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600元。如今,我区广大农牧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并逐步向小康迈进。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设立30年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动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文化传承、文物宗教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以藏族为主的民族干部队伍逐步发展壮大。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已占干部总数的70%以上。二是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民主改革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切实的执行,广大僧尼及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正常宗教活动受到了保护。
如我们城关区所管辖寺庙、拉康、日追就达35座,宗教从业人员达648人,完全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宗教信仰的需求。三是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受到普遍重视。1987年,自治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由于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我区学习、使用藏语文工作进展较快。如我们城关区就有自己的编译室,专门从事编译工作的人员有5人,重要文件均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城关区人民代表大会各次例会,及各乡人民代表大会普遍使用藏语。一些汉族干部因工作需要,也在加强藏语学习。
三、对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立法,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局势更加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西藏的中心工作。希望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局势稳定等方面加强立法,以地方性法规形式规范突发性事件处置办法,规范寺庙等宗教场所及僧尼的服务与管理,规范旅游行业和市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改善城市面貌。
2、加强法律监督,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全区的全面贯彻落实。近年来,我区各级人大加强了对实施各项法律法规的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加强法律监督,在监督工作中充分运用询问、质询等一些办法,肯定可以提高法律法规的权威,促进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实施。
3、注重对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人员的培养,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我区各县、乡虽然从1961年就陆续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但各县、乡人大代表素质及工作人员水平有待提高,操作程序有待规范,代表活动较少。希望自治区人大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培训,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人员的培养,更多地指导基层人大开展工作。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