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对于我们总结西藏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坚定全区各族人民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为西藏发展进步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政法公安民警,向老干部、老同志以及与我们党风雨同舟的各族各界人士,表示节日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西藏发展进步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全国各族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对全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但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备受列强凌辱,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带领全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华夏儿女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她标志着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后胜利,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极少数压迫者、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祸连绵的局面。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历史中的一个伟大里程碑,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她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以新中国成立为起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尽艰难险阻,克服各种挑战,推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在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60年历史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
西藏作为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祖国的命运休戚与共。60年来,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永远摆脱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开辟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迈入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成立西藏自治区,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历经“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西藏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治藏方略,提出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在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推动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屹立在世界屋脊上。
——以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为标志,经济发展实现巨大飞跃。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党中央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建设,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95.91亿元,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1年增长8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6元,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比1959年增长8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82元,比1978年增长21倍。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到今年底将惠及120万农牧民。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建成运营,强大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全区已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电力事业飞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特色优势产业迅猛崛起,今年1—8月接待游客累计409万人次,超过历史最好水平2007年的总和。
——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为标志,政治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后,广大农奴和奴隶获得新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国家和西藏各级地方事务管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目前,在我区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各级政协委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7.17%。自治区人大、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都由藏族干部担任,在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截至2008年,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250余件,为维护各族人民切身利益、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标志,文化建设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几十年来,我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精品不断推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高度重视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投入巨资先后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文物古迹进行维修保护,《格萨尔王传》等60项民族优秀文化项目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度重视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藏文编码国际标准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现代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2008年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8.8%和89.9%。
——以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为标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8年全区已全部完成“普六”和扫盲,70个县完成“普九”,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高中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8.5%、92.2%、51.2%和19.7%,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已形成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各类科研、推广机构达184个,专业科技人员达4.85万人,藏学、高原生态、藏医药等学科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形成了一批有世界影响的学术成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逐步建立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人均预期寿命由和平解放时的35.5岁提高到67岁。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控制在4.3%以内。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益人群不断增加。
——以反分裂斗争不断取得重大胜利为标志,社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民族分裂势力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达赖集团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阻挠西藏发展进步的最大祸患。几十年来,一直在图谋“西藏独立”,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深入揭批达赖集团,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广大党政军警民同仇敌忾,先后平息了1959年全面武装叛乱、1969年反革命暴乱、1987年至1989年拉萨骚乱和去年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有力地打击了分裂主义势力。历经血与火的斗争考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日益深入人心,反分裂斗争的群众基础不断巩固。维护稳定工作由积极处置到主动治理转变,由治标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转变,由社会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转变,确保了国家安全和西藏稳定。
——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为标志,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格局。和平解放以来,我们制定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和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西藏各族人民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充分认识到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援,西藏就不可能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几十年来,西藏各民族之间、军民之间、干群之间团结如一家,互敬如亲人,“三个离不开”和“五湖四海”思想深入人心,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已经成为我区时代风貌的真实写照。
——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为标志,西藏各族人民更加心向党、心向祖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点,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不断提高管党治党建党水平,党的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队伍不断壮大,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使党在推进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不断巩固和增强。截至2008年底,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1.2万个,实现了党组织在农牧区的全覆盖;共有党员17.9万名,占全区人口总数的6.32%,是1959年的30.5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取得巨大成就,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英明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中央部委和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大力支援、强力扶持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充分发挥坚强柱石作用,军警民携手共建的结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西藏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各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制度保障;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维护稳定、反对分裂、捍卫中华民族核心利益,是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前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们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地位,切实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的关键所在。
当前,西藏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和有利条件。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我们的历史任务和光荣责任。只要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就一定能够创造西藏更加美好的明天。
奔向美好未来,实现宏图伟业,必须坚持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不动摇。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是我们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始终不渝地贯彻这个指导思想,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我们一定要始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前进方向,坚持用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统一意志,打牢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
奔向美好未来,实现宏图伟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改变西藏落后面貌要靠发展,改善各族人民生活要靠发展,在反分裂斗争中掌握主动、巩固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同样要靠发展。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更好发展、更快发展、更大发展。
奔向美好未来,实现宏图伟业,必须坚持维护社会稳定不动摇。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几十年来,西藏之所以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严密防范、严厉打击达赖集团的分裂破坏活动,西藏才能实现稳定;只有稳定,才能维护西藏经济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和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维稳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巩固和发展已有成果,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齐心协力筑牢反对分裂的坚固长城,确保西藏稳定和国家安全。
奔向美好未来,实现宏图伟业,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一定要大力实施科教兴藏、人才强区、健康促进和文化惠民战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多搞一些能够直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做一些能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事情,多解决一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殷实。
奔向美好未来,实现宏图伟业,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动摇。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是中华民族的福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各民族的大团结促进各项事业的大发展,携手开创西藏的美好未来。
奔向美好未来,实现宏图伟业,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动摇。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同志们、朋友们!回首过去,成就辉煌;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们一定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努力奋斗!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