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权威发布

刘建敏: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文化发展路子

2015年11月08日 21:03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近年来,在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区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阵地、强基础、惠民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全区共建成了7座群艺馆,4座公共图书馆,74个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4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0多个行政村文化室,l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治区中心,74座县支分中心,752座村基层点,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建立。全区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等基层文化设施平均每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800余次, 29支专业文艺团体和县民间艺术团每年下乡演出近1200余场次,观众近200万人次,每年组织举办群众文化活动200余次。拉萨雪顿节等一大批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群众性文化传统节庆得到恢复和创新,已经成为地域文化品牌。

    二是抓创新、推精品、树品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西藏文化的影响力显著提高。京剧藏戏《文成公主》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带动了艺术创作的全面繁荣。先后派出团(组)近200个,访问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110多个城市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和展览。

    三是抓保护、重传承、促利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弘扬。目前,全区有各类文物点4283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4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馆藏文物10万件。藏戏、格萨尔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区共有7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3名国家级传承人,222项自治区级项目,227个自治区级传承人,34部国家珍贵古籍。

    四是抓繁荣、扩市场、促发展,文化产业迈上发展新轨道,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显现。目前,全区共有文化企业和单位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门类20余种。全区共有2家国家级、8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作推出了大批演艺产品,并陆续投放市场。

    会议之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推进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文化发展路子,全力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紧紧围绕自治区中心工作,加大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力度。精心组织重大题材和重点作品的策划、创作和生产,催生出更多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打造一批在区内外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艺品牌。

    二是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推进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文化活动方式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下乡、共享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努力实现地市有图书馆、群艺馆,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建立公共文化机构运行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力推进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建设。建立健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机制,进一步加大保护、管理和利用力度,全面加强藏文古籍文献普查和保护工作。抓好“十二五”文物保护规划项目的衔接和落实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红色遗迹”保护维修工程和展示利用工作。

    四是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五是加快西藏文化“走出去”步伐,进一步扩大西藏文化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