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权威发布

拉巴平措:从更加宽广的视角看西藏和平解放

2015年11月08日 21:03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 拉巴平措
分享到:    

    作为上个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经历了西藏和平解放60年发展历程的翻身农奴,深深体会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

    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工作者,我愿意从一个更加久远、更加宽广的视角来看西藏的和平解放。

    从历史纵向看,西藏有藏文的历史距今有1300多年。在经历了吐蕃时代、分裂割据时代后,中央政府13世纪开始对西藏地方进行有效的行政管辖。从10世纪后,藏传佛教在西藏社会的地位不断上升,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西藏逐步演变成了一个全民信教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经过长期研究,国内外的众多藏学家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认为到20世纪中叶,西藏社会是一个经济停滞、政治专制、文化保守、人口凋敝、充满危机的社会。当时,西藏地方政府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了危机,从十三世达赖起就试图进行改革,但所有改革都被保守的社会僧俗上层所扼杀。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夕,驻守昌都的地方政府噶伦阿沛·阿旺晋美深深感到这样一个社会是难以为继的。西藏近代史上唯一杰出的人文思想家更登群培被当时的社会摧残得奄奄一息,找不到任何出路。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末期,西藏在吐蕃时代海纳百川的文化气魄早已成为历史绝响,佛教后弘期僧人们求法的勇气也成为末路。

    从现实横向看,当时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到20世纪中叶,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科学、民主成为世界发展潮流。而当时的西藏,经济基本上还处在延续千年的自然经济状态,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下;政治上宗教神权政治与世俗贵族政治混合,类似欧洲中世纪社会;文化上以神权主导意识形态领域,容不下任何异端和创新。全西藏没有一条现代化公路,没有一所现代化学校。唯一的近代工业标志是一个造币厂和配套的水电站。当时的西藏基本上是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社会。

    西藏和平解放把这样一个古老、封闭、保守的中世纪社会拉进了20世纪的现代社会,此后,现代文明像一股春风吹遍了雪域高原,唤醒了西藏人民消逝已久的生活热情和无穷的创造性。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社会风尚迅速摆脱了封闭保守、墨守成规的旧景象,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西藏人民的热情和创造性贯穿于60年始终。从那时至今,尽管也有曲折,但这60年是在西藏1300多年历史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政治上人民当家做主,文化上不断创新,民族团结最为巩固的时期。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继承和弘扬,并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新要求的时代内容,一个特色鲜明、秀外慧中、开放包容、健康科学、充满无限活力的西藏文化新形象,展现在世界屋脊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