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区正处盛夏,同时随着温度升高和雨水增多,林芝、昌都等地区进入了野生蘑菇生长的黄金季节,同时也进入了误食野生毒蘑菇而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高发期。为此,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08年第2号食品安全预警公告,提醒公众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又称毒蕈,含有复杂的毒素成分,目前已知的有毒蕈碱、阿托品样毒素、溶血毒素、肝毒素、神经毒素等150余种毒性很大的毒素,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死亡率高,因此对毒蘑菇中毒的预防极为重要,主要是不随意采摘、食用不认识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卖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同时要了解一些辨别毒蘑菇的常识:
1、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2、观颜色:毒蘑菇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等较为鲜艳的颜色。无毒蘑菇多为咖啡色、淡紫色或灰红色。
3、闻气味:毒蘑菇有士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4、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已知分布于西藏的几种毒蘑菇:白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毛头乳菇(又称疝疼乳菇)、毒蝇鹅膏菌(又称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则梭校等。
一旦误食毒蘑菇,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实施下列急救措施,并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1)立即呼叫120救护车赶往现场。
(2)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为防止反复呕吐而发生脱水现象,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的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防止休克的发生。
(3)急救时最重要的是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4)对于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为患者加盖毛毯、棉被等保温。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