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政府公告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十一五"时期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2015年11月08日 21:03    来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分享到:    

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十一五"时期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已经2006年6月22日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十一五"时期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自治区科技厅
(2006年7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愈加迅速,科技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十一五"期间是推进我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基本趋势以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一)成就
  "十五"期间,我区科技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国家科技部、有关科研单位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面向"三农"的工作方针,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撑能力、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目标,以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围绕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经济这条主线,以服务"三农"、服务产业为己任,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1.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目前全区共有国有独立科研机构33所,民营科研机构9所,各类学术团体54个,自治区、地、县三级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140个,科研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高原特色的科研和推广体系。
  科技三项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从2000 年的1601 万元,增加到2005 年的3534 万元,年均增长17%以上。在全区重点科技项目的立项中,始终把农牧业科研工作作为重点,投入到农牧业领域的科研经费占经费总额的5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2005年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1%。同时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76项,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397项,其中1项获国家级奖励,62项获自治区级奖励。
  2.成果转化与农牧业示范取得新成效。
  到2005年底,我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实现年产值7.99亿元,年纳税额达到9938万元。先后建设了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部批准的"西藏农作物原种繁育场"、"西藏麦类作物原种扩大繁育基地"、"西藏油菜原种扩大繁育基地"和"西藏杂粮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以及拉萨市城关区科技产业综合示范基地、白朗县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日喀则江当生态农业科技园等自治区级科技示范园区。此外,还在全区不同生态区域建立了37个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点,重点推广了20余项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这些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致富的龙头。
  "十五"期间,相继实施了"科学之光"、"阿里光明"和"送电到乡"光伏电站建设等计划。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居全国第一。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解决了部分农牧民的生活用能和用电问题,为照明、广播、电视、通讯、抽水等提供了电源,在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特色产业科技发展迅速。
  全区各级科技部门始终把特色农牧业科技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批具有区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科技兴农兴牧的势头基本形成,并正在为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越来越明显的推进作用。
  在特色传统产业科技发展方面,重点支持对铜矿、锂盐、民族手工业等的技术升级,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取得了显著进步,已培育出奇正藏药、西藏药业、西藏藏药厂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奇正消痛贴、虫草头胞胶囊、诺迪康胶囊、重组人脑利钠肽、西藏神水、甘露藏药、拉萨啤酒、高原之宝牦牛奶、红景天饮料等一批知名品牌产品。
  4。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与能力建设初见成效。
  科技厅内部已经开始进行机制改革,其他科研机构的改革工作也逐步展开。根据西藏自治区科技体制改革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企业化转制试点实施方案》,推进了基层科技机制建设和工作条件改善,实施了科研机构内部机制改革试点和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科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人才引进与科技培训工作不断得到加强。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与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科研队伍与科技管理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信息化建设为西藏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西藏大型综合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藏医药数据库建设等一批重大信息科研项目已投入使用。在建成西藏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施并完成了"西藏科技信息网络开发"、"西藏自治区中高级科技人才数据库"、"西藏自治区专利数据库"等项目,西藏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已见雏形。
  5.科普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与规范化。
  各级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始终把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大科普工作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组织科技人员编写《西藏农牧业实用技术手册》藏文科普读物,制作科普录像、科普图画,并免费赠送给乡村图书室和中小学校以及农牧民群众。每年定期举办"科普一条街"、"科技三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活动,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科技日、科技传播行动、珠峰文化节"和科技培训、技术咨询、农机维修等科技服务活动,已成为各级政府、科技部门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广大农牧民群众乐于接受的科普形式。部分乡镇成立了农村科普协会或农牧业技术协会,加强了农村科普网络建设。全区每年举办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上百期,农村科普率达50%以上,农牧区青年科技素质明显提高。
  6.科技援藏与科技交流渠道不断拓宽。
  "十五"期间,全区共获得科技援藏项目318项,资金14845万元,极大地促进了我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拉萨市依靠援藏技术优势加快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与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联合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雪域骨宝胶囊"和"雪域抗风湿胶囊"两种新药,并与江苏阳光集团等单位共同筹资3000万元组建了"西藏阳光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筹建了牦牛骨粉加工厂。
  分别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日本、意大利、美国新一代基金会等联合开展了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珠峰自然保护、"四江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拉鲁湿地保护、西藏农业资源利用等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2003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区院合作协议,并已经在藏医药现代化、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旅游信息系统研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始了实质性合作。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新环境。
  尽管我区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但全社会对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科技意识与理念较弱,科技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对科技创新、技术引进、成果转化缺乏紧迫感,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社会环境。当前我区科技体制不甚合理、机制不顺、政策不健全、运转不灵的问题还较严重,制约了全区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2.科技人才严重匮乏。
  科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专业人员结构分布不合理,缺乏学科带头人,承担重大研究课题的能力相对较弱,人才培养、引进的机制不健全,人才使用不合理,学非所用现象比较突出。
  3.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手段落后。
  虽然科技经费已有很大增加,但无论是总量还是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值与其他各省(区)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科技资金投入渠道单一,主要靠政府投入,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甚微。科技手段较为落后,缺乏支持科技创新的技术平台。
  4.科技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
  条块分割现象比较突出,缺乏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科技条件平台未能有效建立起来,有限的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低。
  5.科技成果储备不足,低水平重复依然存在。
  一些科研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低水平重复现象依然存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资源优势开发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不多,科技资源指数、科技产出指数、科技贡献指数和区域科技能力均处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末位。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引创并重、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支撑发展"的方针,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以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与集成创新为重点,兼顾高原特色领域的原始创新。以农牧业科技进步为基础,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推广能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十一五"时期,我区科技发展在继续加强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加强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集成创新和某些优势领域的原始创新,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研究,并通过这些研究全面提升西藏的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我区科学技术总体实力在全国处于很低的水平、需要全面提高的实际,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资源优势与产业特色,并结合科技发展现状,以特色农牧业、特色生物资源、新能源、藏医药、优势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目标;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既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短期内能够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实用型技术的引进、吸收、培育和发展,又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长远效益的科技项目的研究,增强科技发展的后劲;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企业、科研单位、高校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养短缺的高技能人才,逐步形成基础好、素质高、适用型的科技人才队伍和学科带头人;坚持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相结合,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加强成果转化、成果推广、技术示范、科学普及等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
  (二)发展目标
  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的引进,初步建立具有高原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推广与科学技术普及体系、科技管理体系、科技服务体系;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体制和求实的精神,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总体科技实力有显著提高,某些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学技术成为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1.科技体系建设目标。打破条块分割,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激活科研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完善项目评审和招投标制度、滚动支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创业的社会环境,建立素质高、信誉好、面向市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内地科技优势,联合组建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机构。
  2.科技进步综合目标。多种途径提高科技进步对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通过加强技术引进、推广与创新,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到201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显著提高,培植和扶持30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
  3.科技攻关目标。继续在农畜品种选育与特色农畜产品加工、高原生物资源开发、藏医与藏药开发、新能源利用、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组织跨部门、跨学科、跨省区的联合攻关,力争在上述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到2010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藏药新药3~5种,特色农作物品种3~4个,优良畜禽品种2~3个,力争3~5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
  4.科技能力建设目标。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扶持一批区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人才年增长率继续保持4.5%的增长速度,2010年全区科技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00人,农业技术人员2000人,科学研究人员600人);进一步加强各级科技管理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农牧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示范中心、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发中心、藏医药研究中心、新能源研发与示范基地、优势矿产资源研发中心、高原生态环境安全研究中心、科技资源信息中心,逐步完善技术推广、资源共享和研究开发三大平台;以充实、配强农牧区科技队伍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县级农牧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努力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和农牧民群众的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80%。
  三、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科技发展目标,确定10个重点领域、58项主要任务。
  (一)高原特色农牧业领域与主要任务
  建立起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精干高效,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科技创新体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大幅度提升农牧特色产业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引进、选育特色农作物品种3~4个、优良畜禽品种2~3个;进一步加强农牧科技成果转化,为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目前的32.1%提高到40%。
  1.区域农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带布局研究;
  2.青稞、小麦、油菜、豆薯类等特色作物新品种选育;
  3.牦牛、绒山羊、藏系绵羊、黄牛品种的选育、改良和优良品种保护技术研究;
  4.藏猪、藏鸡等特色畜禽资源的遗传资源保护、提纯复壮、规模化养殖研究;
  5.草地改良与适宜高寒牧区生长的野生牧草品种选育;
  6.牦牛、绵羊、绒山羊舍饲、半舍饲技术的引进与开发;
  7.农牧业高产技术与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技术引进与推广;
  8.适宜高原条件的作物、畜禽、蔬菜、水果、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与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
  9.设施农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推广;
  10.青稞、牦牛药用机理、保健食品开发与生产技术研究;
  11.畜禽疫病防治及草原毒草、鼠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推广。
  (二)高原特色生物资源领域与主要任务
  在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的基础性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构建和完善生物产业创新体系及产业链,建立生物资源种质库。建设一支高水平、精干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研发队伍,培育和壮大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高原生物类企业和生物资源研发基地,在自主知识产权和原产地保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2.高原特有物种资源普查与种质资源库建设;
  13.特色野生生物资源仿野生栽培技术开发与示范;
  14.高原濒危动植物保护与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15.高原生物保健品的研制与开发及集成应用项目的开发和技术改造。
  (三)藏医与藏药领域与主要任务
  重视高原病、地方病发生机理的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藏药新品种3~5种;基本建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藏药研发基地、藏药材种植、加工、藏药生产、流通和管理体系,全面实现藏药生产标准化;全面推进藏药产业化发展,促进藏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真正把藏药产业培育成自治区支柱产业。
  16.高原病、地方病发生机理与诊疗技术研究;
  17.藏药材质量标准化与藏药成品标准化研究;
  18.传统秘方的抢救整理与用药机理研究;
  19.传统藏药剂型改造与开发工艺研究;
  20.珍稀藏药材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与种植基地建设;
  21.母难鼓炯、缺氧康胶囊等新药开发、临床试验与产业化工艺研究。
  (四)新能源领域与主要任务
  大力加强以太阳能为重点的新能源开发技术研究和产品推广,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和太阳能城镇供暖技术问题,推动新能源产业化进程,建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化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促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建设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引进,特别是适应于高原环境条件的能源设备材料的引进;推动新能源产业化进程;加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研发成果的转化工作,积极组织与实施规模化示范和推广。到2010年,研究开发便携式太阳灶并推广5000台。
  22.太阳能供暖、便携式太阳灶生产技术研究;
  23.高原地区太阳能设备质量标准建立;
  24.高原地区新能源设备关键材料研发与应用;
  25.农村小水电站与太阳能电站互补研究;
  26.高原地区风力发电试验研究;
  27.设施农牧业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28.太阳能―地源热泵、光伏水泵、太阳能―沼气复合能源系统技术研究;
  29.建筑物节能与采暖技术研究。
  (五)优势矿产资源领域与主要任务
  运用地质找矿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地质、物化探、遥感、矿产勘察资料以及科研成果的重要信息进行综合研究,重点开展西藏主要成矿区带优势矿产的成矿规律、成矿预测和找矿靶区研究,明确找矿勘查方向,科学预测区内优势矿种的资源量和潜在经济价值,为把我区建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生产基地提供决策依据;加强矿山采、选、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开发,逐步解决落后的探矿及采、选、冶工艺,全面提高勘查效率和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回收利用水平。到"十一五"末,我区地勘队伍具备独立承担定向钻探矿的能力,钻探效率较"十五"时期末提高20%,勘探工程成功率达到80%,提高共伴生矿床的综合利用率。
  30.铜矿、金矿等特色矿产资源的成矿地质条件与资源潜力研究;
  31.青藏铁路沿线(西藏段)铁锑铅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与资源潜力研究;
  32.铬铁矿资源续接基地找矿靶区预测研究;
  33.盐湖资源、农用矿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艺研究;
  34.铜矿微生物提铜技术及开发利用综合研究;
  35.高原地区环境友好型矿产开发技术与工艺流程研究;
  36.高原特色矿产资源初加工与初级产品开发技术研究;
  37.重要成矿带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
  (六)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与主要任务
  注重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挖掘传统技术的精华,大力培植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放在特色生物资源及其相关的产业发展技术、特色农牧业产业化、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领域,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科技孵化器为基地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38%。
  38.传统建筑材料挖掘与适合高原环境的新型材料和建筑工艺的引进与开发;
  39.传统民族特色手工业、轻工业技术改造及产品研制与开发;
  40.民族服饰、藏毯、皮革、酿酒、食品等轻工业的技术创新与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特色工业产品开发;
  41.特色生物产业与食品工业技术的引进与研发;
  42.西藏科技孵化器建设。
  (七)旅游业领域与主要任务
  积极推进旅游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旅游业整体水平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有力推动我区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的建立,在开发旅游新产品、提升地域旅游品位、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43.科技型旅游产品开发;
  44.旅游业发展应急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45.旅游资源普查与旅游业发展的生态影响评价和对策研究;
  46.科研成果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与主要任务
  围绕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生态环境在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定位,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科技需求,通过若干重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提高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围绕退化草地、林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综合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生态问题发生发展的与人类活动因素,初步建成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估体系,开发、引进适于高原特定条件的人工促进生态恢复与建设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模式,为生态环境退化趋势的根本逆转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重点攻破关键技术1~2项。
  47.草地、森林、湿地等高原生态系统退化机制与恢复的关键技术研究;
  48.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综合技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工辅助繁育技术研究;
  49.城镇生活污水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
  50.生态环境容量评估与生态效益补偿研究。
  (九)信息技术领域与主要任务
  信息技术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快信息技术的引进,并根据我区发展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重点推进社会稳定保障系统的信息化、政务信息化、产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加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管理、应急管理的开发,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51.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系统的引进与二次开发研究;
  52.信息化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53.应急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54.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十)软科学研究领域与主要任务
  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体制、文化、经济结构、科技支撑等各个方面研究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途径与政策措施,研究探索具有区域文化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和参考。
  55.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
  56.科技体制改革研究;
  57.科技创新体系与评价体系研究;
  58.科技型产业培育的政策研究。
  四、重点引进技术
  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技发展现状,重点引进下列12项技术,并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
  (一)农作物、牧草、畜禽品种改良技术;
  (二)农牧业增效、节本技术;
  (三)农牧业重大病虫害、疫情防治技术;
  (四)农牧业产品加工技术;
  (五)藏药剂型改造技术;
  (六)藏药材种植技术;
  (七)生物资源开发技术;
  (八)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技术;
  (九)光伏发电并网技术;
  (十)退化草地恢复技术;
  (十一)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十二)信息技术。
  五、重大研究专项
  为促进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和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实施8个重大研究专项:
  (一)设置农畜品种选育;
  (二)农牧产品深加工技术;
  (三)高原病防治;
  (四)藏药新药开发;
  (五)特色生物资源人工繁育技术;
  (六)复合能源技术与节能、降耗的关键技术;
  (七)特色矿产资源初加工技术;
  (八)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体制与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法规政策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全区科技发展的需要,制定和完善自治区科技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和创业热情,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逐步建立产、学、研结合,以企业、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简化科技人员创办、兴办科技企业的行政手续,提高知识产权入股比例。科技管理部门要边抓项目的组织和落实,边提高政策、法规和公共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和广大农牧民的创新与创业积极性,为自主创新提供法制保障。科技奖励制度化,建立对科技攻关突出贡献人员实行重奖的机制。
  (二)加强、充实科技管理机构,完善科技管理体系
  加强、充实各级科技管理机构,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综合决策和系统管理水平。完善科技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加强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制度建设,制定领导干部科技发展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办法,将科技发展任务分解、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制度中,建立全区科技主管部门与综合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科技计划及资源管理的协调机制。
  (三)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多途径增加科技投入
  充分发挥政府在投入中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等多种财政投入方式,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提高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以适应我区科技事业发展的要求。完善地方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引导和宏观管理,初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投入体制。逐步完善以国家投入为主,企业、金融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逐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发展的投融资体制,积极争取国际科技投入和兄弟省市、国家部委、中国科学院等科技援藏项目与经费的投入。科研单位在注重协作攻关的同时,要有更多的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并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体现应有的价值,增加科技的投入。
  (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与科技人才培养,建立"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的导向作用,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人才整体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深化人才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改革,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环境,积极稳定现有人才,着力引进急需人才,重点培养未来人才。采用灵活的机制吸引和聚集区外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完善自治区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管理制度,注重人才引进、培养,采用竞争淘汰机制,形成人才的自动优化。进一步完善学术带头人培养引进工作的相关政策、规定,使之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促进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稳定现有人才,逐步改革现行职称制度,由科研机构自主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和职务结构比例,确定岗位责任,实行按岗、按任务、按业绩定酬,竞争上岗。
  加大对少数民族自然科技专业人员队伍的培养力度。在中央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下,培养出更多的以藏民族为主体的高学历、高素质自然科技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各科技门类和学科领域的创新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特别是在各个工程技术门类和领域中,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专业人员的培养规模和力度。
  (五)改善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基础条件
  通过体制改革与创新,组建跨领域、跨部门、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研究、试验示范、成果推广基地,营造开放、共享的实验研究环境,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从宏观上合理布局科技力量,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建设并完善技术推广、资源共享、研究开发三大平台,以增强我区技术推广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源共享水平。重点建设8个基础平台:以充实、配强农牧区科技队伍为突破口的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体系,以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为主的农牧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示范中心,以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为主的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发中心,整合高校、医院、企业基础上的藏医药研究中心,以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为主的新能源研发与示范基地,以自治区地质实验测试研究实验室为基础的优势矿产资源研发中心,跨部门的高原生态环境安全研究中心,以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为主的科技资源信息中心。
  (六)强化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科技援藏项目
  加强科技援藏和对口科技合作,探索援藏省市国有骨干企业参与的可能性。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的联系,逐渐建立起跨地区的松散型科研联合体,以适应一些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展。并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联合承担国家级项目,尽快提高我区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利用对口援藏省市的教育和科技资源优势,为我区系统地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家。
  未来的科技合作项目中,应强化区内人员的交流,特别是专业人员的交流,加强对区内参与合作项目研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在科技项目合作中,应注重对区内专业人员的科技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特别是在大型科技合作项目中,应当将区内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带头人作为科技管理骨干培养统一考虑,如可以将培养对象直接作为合作项目的合作管理者与项目合作负责人等。
  (七)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
  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科技管理部门始终把科普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大科普工作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科普宣传,通过分期、分批组织和举办不同类别农牧实用科技培训班,培训农牧区的科技明白人、致富带头人,使农牧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但由于西藏自治区是一个高寒缺氧、地广人稀,农牧区人口居住分散、点多面广的欠发达地区,农牧民文盲率比重较高,开展科普工作的人、财、物力单位量投入相应就要增大,而目前专门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又较少、投入低,致使科普工作开展的受众面和范围受到较多的限制,造成社会大众、尤其是农牧民的科技意识仍然普遍不高。因此,全区科普工作具有纵向性的历史性进步,但科普绝对发展水平与横向区域性比较水平和层次较低,科普工作有待大力加强。
  应始终把农牧区和广大农牧民作为技术培训和科普工作的重点,形式多样,广泛普及,建立示范基地和乡村科普室,加强面向社会和青少年的科技教育与面向农牧区的科技服务工作;真正做到让广大农牧民学得懂、用得上,编译出版科普教材和读物,定期办好"科普一条街"、"科技三下乡"和"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传活动。以充实、配强农牧区科技队伍为突破口,采取优惠政策,全面加强县级农牧科技推广机构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成为科学种田、科学养畜的行家能手,在广大农牧区造就一大批土生土长的农牧民专家,使80%的农牧户接受实用技术的培训。通过科技手段,逐步推动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八)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定期发布《西藏科技发展报告》
  将科技发展规划作为政府科技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提高科技发展规划的权威性,减少科技发展决策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科研和推广项目指南的制定,年度计划的编制,都应当以科技发展规划为基础。要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要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协调和评估管理,建立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统计监测、评价和通报制度,定期发布《西藏科技发展报告》,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区科技进步动态、技术推广、能力创新进展和规划实施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