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政府公告

高举旗帜、突出主题,不断打牢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2015年11月08日 21:03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2008年以来,中共那曲地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区党委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那曲地区发展稳定工作的关键,针对那曲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采取主题教育与专项整治、项目实施、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等方法措施,在党员干部、农牧区群众、青少年学生、寺庙僧尼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从调研的情况看,主题教育活动紧密联系实际,创新方式内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我区党的群众工作和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总结、宣传和推广。

    一、主题教育活动的起因

    党的十七大以来,那曲地委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地区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教育、“谋跨越、奔小康”主题教育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条件正在发生根本改变。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那曲地委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相适应,那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党的惠民富民政策了解不多,不知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解不多,不清楚什么是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二是农牧区基层积存一些矛盾纠纷,各类刑事、危安案件时有发生,成为危害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隐患。三是受市场经济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年轻人思想多变性、选择性较强,可塑性较大,对他们的教育任务尤为紧迫。四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劳动致富能力不强的矛盾比较突出,市场意识、商品经济观念、创新意识不强,“惜杀惜售”、“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制约了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那曲地委书记边巴扎西强调,“群众在我们一边,但离铁板一块还有距离,农牧民思想认识不提高,阻碍农牧区发展稳定的石头不搬掉,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就会落空,我们必须集中精力,下大功夫全力解决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那曲地委一班人深刻感受到,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是解决制约那曲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主题教育是纲,纲举目张。在羌塘草原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这项“民心工程”非抓不可、不抓不行,任务非常繁重,也十分紧迫。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是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进行主动治理、争取人心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贯彻区党委关于加强群众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维护那曲稳定、加快那曲发展、服务那曲各族人民的有效举措;是立足当前、事关长远,不断打牢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因此,那曲地委决定从2008年到2010年用三年时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集那曲各级各部门之力,深入扎实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更加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更加自觉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二、主题教育活动的做法

    一是讲道理思想发动。思想认识是总开关,主题教育活动首先从思想发动抓起。由地委主要领导负责,100多名地县级领导带队,3000余名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分赴所有乡镇,采取进村入户面对面宣讲,逐村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专题片,开展“忆过去、比现在、看将来”主题座谈会等方式方法,有的采取“蹲点讲学、村委会送学”和“骨干领学、典型促学”等方式,对基层干部、农牧民群众、青少年学生和寺庙僧尼进行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始终坚持要有针对性、要管用的原则,让群众记住记牢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记住记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西藏更加美好未来,“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等这些基本的道理,引导帮助广大群众在根本原则上认清道理,分清是非。同时组织群众围绕“虫草价格为什么这么高?”、“虫草收入怎么花?”等一些热点问题开展学习大讨论,帮助群众认清自由采挖虫草是国家赋予农牧民群众的权利,认清虫草价格这么高得益于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帮助群众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许多乡镇还成立流动党校、老干部宣讲团,发动基层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等“三老”人员用亲身经历来教育引导群众,深化学习效果,用新旧西藏的强烈对比,启发群众感念党和政府的恩情。据统计,在思想发动阶段,各工作组共集中宣讲14236次,召开座谈会6964次,送教上门17794次,邀请“三老”人员现身说法3489次,寺庙僧尼、青少年学生撰写心得体会72061篇,34.9万农牧民群众受教育,群众参学率达97%。

    二是抓要务促进发展。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各工作组始终把促进农牧区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那曲地委、行署专门组织巴青、索县、比如三县90名农牧民分赴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四地(市)学习考察,使农牧民认识到这些地区虽然没有虫草资源,但是不等不靠,新农村建设照样搞得红红火火,通过对比启发教育群众,帮助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激发起勤劳致富、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干劲和热情。针对农牧民群众市场意识商品观念不强、惜杀惜售和弃农弃牧等问题,开展专门教育,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走向市场。针对农牧民致富渠道狭窄、致富门路不多的现象,帮助群众在参与市场经营过程中,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观念,开动脑筋、广开门路,抓住机遇,通过外出打工、做生意、跑运输等进一步勤劳致富。各工作组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点建设,一方面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组建饲草种植、蔬菜大棚、特色建材开发、糌粑加工、藏毯加工、畜产品销售、奶制品加工等一批与群众增收密切相关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另一方面,多方奔走联系,对现有的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规范,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有力提高了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据统计,各工作组共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451条,制定和加快发展的措施337个,帮助创办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591个,建立长期帮扶机制85个,有力地推动了农牧区经济发展。

    三是保稳定重点攻关。各乡镇工作组把确保社会稳定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在地、县、乡三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宣传、农牧、公安、教育、寺庙管理等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发挥协同作用,推进各项稳定措施的贯彻落实。各工作组把深入调研摸排、妥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深入摸排农牧区发展稳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排查情况进行登记,对农牧区稳定的底细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先后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千余件,摸排寺庙深层次问题68个,通过及时调处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农牧区的稳定。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这是和平解放以来,那曲地区对隐患摸排最深入、解决最彻底的一次。切实加强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的安全保卫工作,开展各类声势浩大的专项打击行动,侦破一批刑事案件,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虫草采挖期间,各县(区)、各工作组分片包干,分头负责,本着“零距离跟踪、零距离管控”的原则和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干部的要求,强化措施,有效掌控,及时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

    四是办实事贯穿始终。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变成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始终做到面对面接近群众,心贴心启发群众,实打实服务群众。各工作组坚持“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的原则,紧紧围绕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突出问题,为群众送政策、送法律、送项目、送资金、送科技、送医药,使广大群众既受教育又得实惠。许多工作组积极申报落实建设项目,主动为基层协调解决修路架桥、网围栏建设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农牧区贫困群众捐款捐物,协助做好“扫盲”、“普九”和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等工作,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在为民务实的具体行动中。全地区共了解和掌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753个,组织为基层困难群众捐款捐物136万余元,为基层和群众落实办实事资金1100余万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479件。据统计,“科技下乡”组织科技服务队67个,举办科普培训班101次;“文化下乡”组织文艺演出303场次,送电影下乡4584场次;“卫生下乡”组织医疗服务队183个,义务诊治群众9.7万人次,免费发放价值60万元的药品;“法律下乡”现场解决农牧民群众涉法问题819个。


    三、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效

    一是思想认识提高了。各工作组以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以串讲、深化“两情一观”教育(国情、区情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为载体,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法制意识为抓手,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召开忆苦思甜座谈会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经过主题教育活动,党员干部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统一到贯彻中央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上;统一到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上。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党的感情不断加深,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对旧西藏的苦、新西藏的甜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倍加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政府观念、法制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依靠政府、依靠法律解决矛盾纠纷的群众越来越多。青少年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许多年轻农牧民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踊跃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寺庙僧尼的态度和认识也有了明显变化,明白了西藏要发展必须要稳定等一些基本道理,祖国意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是农牧区稳定基础更牢了。各工作组走村入户,了解排查突出问题,认真梳理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工作台账,逐一制定了具体解决方案和办法措施。对弃农弃牧、不务正业,中小学在校生辍学率较高等突出问题,各工作组积极与进驻地党委、政府协商,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群众工作组和专项整治组密切配合,认真分析研究当地的社会治安形势,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哪里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工作思路,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和问题。在彻底摸排,弄清农牧区稳定状况、主要隐患的基本情况后,逐步形成了农牧区基层维护社会稳定应急机制、应急队伍,群众义务参加巡逻、护路、守点工作等等,确保了敏感时期、重要活动期间那曲地区的社会稳定。在调研中许多干部告诉我们,那曲社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与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三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了。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那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投资力度加大、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200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7.32亿元,让3.8万多户、19.6万农牧民搬进新居,提前一年时间完成安居工程任务。投资21亿元配套建设783个村级活动场所,硬化道路99条,农牧区面貌焕然一新。在主题教育活动中,仅东三县就实施规划项目34个,总投资达到17.4亿元。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基层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一些不良习气逐步转变,一些群众主动把虫草收入用在开茶馆、搞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发展生产、扩大生产上,用在安居工程建设、修路架桥等改善生活环境上,用在投入教育、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上,科学消费、合理消费的观念开始形成。一些群众主动外出打工、做生意、跑运输,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有的群众义务修路修桥、开展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有的群众打扫村庄卫生、捡拾白色垃圾,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牧民群众发自内心地说:“主题教育活动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关键、抓到了我们的心坎上,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

    四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了。主题教育活动不仅是群众受教育、得实惠的过程,也是各级干部受教育、接受锻炼和考验、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的难得机遇和服务群众、熟悉民情、增进感情的过程。在教育活动中,那曲地区3000余名干部把办公桌架到草原上,架在农牧民群众心里,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组成员带着感情、满怀诚意,深入农牧区一线,进村入户,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当好教育宣传员、发展引领员、和谐促进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弘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了“老西藏”精神,赢得了群众赞誉。各工作组坚持把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进驻地群众谋发展、奔小康献计出力,真正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检验,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创造,展现了人民公仆爱民为民、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工作组积极组织先富群众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口帮扶对子295个,带动一批困难群众告别贫困。基层干部普遍反映,通过主题教育,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群众对乡镇党委、政府的信任度、任务安排的服从度大为提高,基层工作好做了。

    五是基层组织战斗力更强了。基础强、民心牢。各工作组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契机和具体抓手,着力解决基层干部带领群众保稳定、谋发展能力不强等实际问题。各县从“打基础、谋发展、促和谐”出发,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严格按照“五个好”的要求,从县直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乡(镇)工作,配强配齐基层领导班子,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配强了重点乡(镇)的“一把手”。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得到有力加强,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农牧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党在农牧区基层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各进驻工作组大力协助进驻地党委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性组织,积极发展农牧民党员、团员,培养农牧民入党、入团积极分子。目前,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断线”、“悬空”现象基本消除,一些村级党组织成员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普遍偏大等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变。


    四、主题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是决策起点高。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理论贡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主题,面向基层干部群众,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宣传教育,这是那曲地委按照区党委统一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的重大举措;是认真贯彻中央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带领群众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重要步骤;是贯彻区党委、政府关于那曲东三县工作指示,对做好农牧区发展稳定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是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有效载体,为加强改进新时期我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主题教育活动起点高、立意深、思考远,具有很强的典型指导意义。

    二是组织力度大。那曲地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地委书记、人大地区工委主任边巴扎西同志为组长的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群众教育组、青少年教育组、寺庙教育组、项目落实组、专项整治组、组织人事组和办公室,各负其责,协调指导主题活动扎实开展。按照总体部署,主题教育活动时间三年,第一年启动、第二年攻坚、第三年巩固,逐年推进,步步深入。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制定活动总体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编写教育读本、宣讲教材,下发指导文件,强化指导、沟通、协调。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领导干部带队,每年在基层蹲点工作不少于半年时间。同时,形成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各项安排和工作环节都体现了高标准、严要求。

    三是活动内容实。主题教育活动不是单一的思想教育,在开展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进行矛盾排查、调解纠纷、隐患摸排,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问题,为农牧区发展和群众快速致富排忧解难,既搞教育也办实事,既抓思想也抓发展,多向互动、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内容实在、工作实在、效果实在,增强了思想教育的说服力和主题教育的实效性。

    四是宣教形式活。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中,内容丰富多彩,方式灵活多样,充分运用主题报告、大会宣讲、“三老”身教、知识测验、座谈讨论、典型引导、现身说法,以及实地参观、外出学习、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组织文艺演出等多种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群众喜闻乐见,愿意参与。这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宣传教育的效果。

    五是教育效果好。基层干部群众说:“主题教育活动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不但在维护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中发挥出关键作用,还给我们解决了多年来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特别是还教育了一批‘拉直背刀’人群。”“像这样的教育应该经常开展,像这样的工作组每年都应该派!”有的乡村干部说,主题教育活动使我们进一步感到了“老西藏”精神,当年的十八军作风又回到身边。

    五、主题教育活动的启示

    那曲地区确定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已经顺利开展两年,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活动中积累的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对我们在全区深入开展群众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第一,一定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在重大会议和重要文件中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张庆黎书记等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和有力指导。针对那曲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张庆黎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一定要善始善终地抓到底,抓出成效”。那曲地区认真贯彻区党委和张庆黎书记的部署要求,地(县)党政各部门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各负其责、各尽所能,上下联动、齐心协力,主题教育活动呈现出部署全面、多策并举,整体推进、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那曲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是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紧紧围绕区党委中心工作,才能服务好发展稳定大局,才能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始终沿着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不断前进。


    第二,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关系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关系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关系我们党在西藏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带着对党和人民事业忠心耿耿、高度负责的态度,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像那曲地委那样,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实抓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上精心谋划,在人员上组织到位,在方式上改进创新,在投入上全力保障,着力解决干部群众深层次思想问题,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鉴别力和是非辨别力。当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就是要按照区党委的战略部署,全力抓好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学习宣传贯彻,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不断夯实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一定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三贴近”原则,针对农牧民群众、青少年学生、寺庙僧尼、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像那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那样,突出重点、分层施教。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着重加强政策法规教育,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求他们做党和政府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做党和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对广大农牧民群众开展思想教育,就必须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惑、所盼,找准我们想说的和老百姓想听的结合点,用群众看得见的事实、感受得到的道理、爱听的语言,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要结合区情、地情、乡情编写适用教材,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科学世界观。对社会青少年要重点开展法制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寺庙僧尼开展思想教育,要着重引导他们增强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使他们成为爱国守法的公民。

    第四,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坚持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坚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像那曲地委那样,把思想教育同解决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结合起来,让群众在受教育中得实惠、在得实惠中受教育。紧紧围绕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和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并抓好落实,切实帮助农牧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坚持采取进村入户与群众交心谈心,排查矛盾纠纷隐患的方式,深入摸排农牧区发展稳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妥善调处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思想教育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思想教育。

    第五,一定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实效长效,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和持续开展。要加强领导,建立由主要领导同志负责,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门的工作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组织落实、制度落实。要有时间保障,那曲地区从一开始就确定用三年时间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08年为启动年、2009年为攻坚年、2010年为巩固提高年。教育活动不是突击速成、而是着眼稳步推进,不是急功近利、而是着眼长远规划,为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了时间保证。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奖励惩罚和经费保障等各项制度,加强对主题教育活动全过程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认真整改,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加以推广,确保主题教育活动的督促指导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实行定期考核,确定责任划分,实行严格问责,奖励先进、通报落后。要切实加大对主题教育活动的经费投入。要抓好基层工作队伍,不断增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建立一支永不撤走的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

    那曲地区确定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已经顺利开展两年,今年将迎来“巩固提高年”。那曲地委书记边巴扎西同志坚决表示,那曲地区将紧紧抓住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区党委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那曲地区第三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团结带领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为推动那曲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