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政府公告

西藏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

2015年11月08日 21:03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西藏自治区财政厅
分享到: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各位代表: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西藏自治区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自治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各级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区财政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突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优化收支结构,强化预算管理,深化财税改革,加强宏观调控,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自治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西藏自治区2010年财政预算为: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总财力405455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2009年年初预算增加368416万元,增长14%。其中: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3000万元,比2009年年初预算增加33800万元,增长20%;中央各项补助共计2802760万元,比2009年年初预算增加334616万元,增长13.6%;上年结转收入1048796万元。

    预算执行结果,自治区财政总财力达到6874785万元,比年初预算财力4054556万元增加2820229万元,增长69.59%,比经自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变更财力5533809万元增加1340976万元,增长24.2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6473万元,比上年实际收入增长21.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509484万元,比上年决算支出4701322万元增加808162万元,增长17.19%。上解支出2367万元。收支相抵并扣除结转下年支出1349947万元后滚存净结余40674万元,当年净结余12987万元,其中自治区本级当年净结余11512万元,地县当年净结余1475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全区总财力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6473万元,比上年实际收入增长21.8%;中央补助收入为527965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509484万元,比上年实际支出增长17.2%,其中:自治区本级支出3444024万元,较上年增长15.88%,占总支出的62.51%;地县级支出2065460万元,较上年增长19.45%,占总支出的37.49%。

    政府性基金总收入141359万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4583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05561万元。

    以上预算执行结果截止日期是2010年12月31日。地方财政决算汇总后,会略有变化。

    2010年西藏自治区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情况:

    (一)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落实财政基本建设资金1468734万元,比上年增加166838万元,增长12.8%。其中:安排重点项目前期经费55540万元,落实地方预算内基建投资159682万元和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1253512万元。加快推进交通、能源、通讯等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实施以周转房、廉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缓解了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二是全力刺激消费。落实资金5346万元,实施了家电、家具、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大力挖掘潜在消费,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落实资金3934万元,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和“双百”市场工程的实施,农村消费市场得以拓宽。支持实施了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和“新网工程”项目,城市物流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费,向困难群体发放了临时物价补贴,向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低保对象发放惠民购物卡(券),增强了低收入者即期消费能力;着力加大了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投入,稳定城乡居民消费预期。三是促进外贸发展。落实资金7128万元,实施了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和日喀则、阿里地区边贸市场建设等重点项目,改善边贸环境,促进外贸发展。四是大力扶持战略支撑产业。安排产业发展资金50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20000万元、经济运行调度资金50000万元、旅游发展和宣传促销资金7000万元,大力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积极支持西藏旅游集团、西藏宇拓藏药产业发展集团和西藏商贸集团的成立。落实应用技术与研发资金11000万元,支持实施了金太阳、金牦牛、藏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西藏高原绿色食(饮)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等135个重点科技项目,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大力支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落实资金5900万元,开展了优势重点矿产资源及成矿带矿产资源勘查和地质灾害防治。落实资金4000万元,确保了全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圆满完成,开展了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前期工作。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区财政支农支出达到880974万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增加153874万元,增长21.16%。一是大力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整合资金77207万元,确保了新增的20%、4.3万户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同步实施了新建安居房抗震加固工程和已建安居房抗震加固。至此,全区所有住房条件较差的27.48万户、140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二是加快推进“八到农家”工程。安排资金181800万元,加快推进了农村水、电、路、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建设,解决了31万人的安全饮水和23.3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约有15万户75万农牧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安排资金19480万元,扎实推进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薪柴能源替代工程;安排资金34649万元,在500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2010年,新增155个乡镇1608个村通公路,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乡乡通光缆(宽带)的目标,乡镇通邮率达到85%。三是继续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完成投资9200万元,建设了607个村级组织综合活动场所,每个行政村都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目标全面实现。四是大力推动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落实资金61415万元,深入推进了整乡扶贫和集中连片开发,加快促进减贫脱困步伐。落实资金27038万元,实施了22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资金15000万元,促进农产品开发转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全力推动“一产上水平”。落实防汛抗旱资金3212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0772万元,修复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努力夯实农牧业稳产增收的基础。落实资金12134万元,对15万人次的农牧民开展了实用技能培训,扶持发展了235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牲畜出栏补贴等各项直接补贴224000万元,再加上各种间接补贴,对农牧民群众年人均补贴超过1800元。五是着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落实各项救灾资金14386万元,帮助受灾农牧民灾后重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涉农商业保险扩大到全区所有县,易灾县、乡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牧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落实资金311915万元,比上年增加64737万元,增长26.19%,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自治区财政落实资金27335万元,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和复退军人就业为重点,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通过一系列就业奖励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二是进一步加大城乡社会救助力度。落实资金25921万元,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30元/人月和1300元/人年;落实资金14483万元,大幅度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标准,并将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分散供养五保户护理补贴纳入了医疗救助政策范围;落实资金6655万元,对我区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农牧区五保供养对象等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助。三是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下达资金1881万元,再次上调企业养老金待遇标准,目前月人均水平已达到216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00元左右。落实资金7374万元,全力推进了全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提前两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实现了自治区级统筹。落实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经费146029万元,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四是再次提高农牧区相关人员补助标准。将五保户供养标准由年人均1800元提高到2000元;将“三老”人员生活补助月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400元、250元、200元。五是落实资金94775万元,提高干部职工福利待遇。全区干部职工特殊津贴月人均增加400元,全区干部职工体检年人均标准由700元提高到800元,取暖费取暖期内月补助标准由142元提高到160元。

    (四)全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落实资金1068210万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同口径(下同)比上年增加181590万元,增长20.48%,确保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投入达到594412万元,比上年增长12.69%。落实专项资金42536万元,大力推进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更新了教学仪器设备。落实资金3901万元,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落实资金5524万元,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落实资金7717万元,支持了高等教育发展。落实资金8394万元,为高校师范及农、牧、林、水、地矿等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免费教育,免除了中等职业学校农牧民子女、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学费、住宿费。落实资金70700万元,使以“三包”为基础的各类助学金、奖学金、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及学费代偿等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二是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启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试点工作,稳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将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了每人每年220元,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了人均27元;落实资金5266万元,为602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流动医疗车和28个边境(远)县医院配备了院前急救车;落实资金43044万元,农牧区医疗制度财政补贴标准由140元提高到了180元,保证了农牧区医疗制度的平稳运行。落实资金2948万元,加强了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开展了碘缺乏病、大骨节病、高氟水致病、白内障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农牧区碘盐推广人口覆盖率达到91.2%。三是大力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落实资金1113万元,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专项活动。四是全面推进文体事业发展。落实资金6984万元,为县级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室、民间艺术团购置了设备,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各类演出补助等;落实资金7927万元,支持全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前端平台建设工程,对少数民族语言电影电视译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及各类专题表演、节目制作等实行了补助;落实资金9345万元,对哲蚌寺、色拉寺、桑耶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落实资金1642万元,支持举办第十届全区体育运动会、第五届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等重大赛事活动;落实资金1169万元,支持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促进优生优育。


    (五)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落实资金30572万元,继续实施健全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落实资金92464万元,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还草等。二是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建设。落实专项资金5950万元,开展了山南地区村村通电工程示范项目,完成了10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工作。三是全面促进环境保护。落实资金3135万元,重点支持主要污染物减排及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加强全区选矿和重点矿山开采企业环保执法经费保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全区环境综合监测手段和专业技术能力。

    (六)全力保障社会局势稳定

    落实资金411297万元,比上年增加43462万元,增长11.82%,加大政法投入,确保社会持续稳定。一是支持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加大了处置特殊事件的资金投入力度,有效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局势。二是提高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标准。落实资金16098万元,将县级公检法司年人均公用、业务经费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7万元、2.6万元、2.6万元和2.2万元。制定政法部门装备配备标准。

    落实资金40676万元,实施了2010年县级政法机关装备配备计划。三是大力推动群防群治工作。强化了边境治安联防队员、治安辅警员等辅助警力性质的群防群治力量,群防群治经费保障机制已初步建立。四是加强政法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投入资金55178万元,推动了政法系统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加快了“金盾工程”、“天基工程”建设。五是保障青藏铁路护路需求。落实资金3277万元,保障青藏铁路专业护路工作正常运转。

    (七)着力加大基层基础工作投入

    落实资金493990万元,比上年增加74577万元,增长17.8%,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水平,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明确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的范围和标准,保障县乡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二是财力进一步向基层和边境倾斜。下达均衡性转移支付432326万元、基层政权建设转移支付20840万元,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得以持续改善。按照每年20万元的标准下达专项资金,解决乡镇机关“吃饭难、吃菜难、洗澡难”问题。落实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金23000万元,有效促进了边境(远)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三是全力推进县级后勤服务改革。兑现以奖代补资金3025万元,确保了改革目标的实现。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综合改革政策。下达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21999万元,根据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对村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实行动态调整。五是落实资金4099万元,建立了乡村人医、兽医基本报酬和奖励机制。

    各位代表,2010年全区财政工作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提高财政实力,加强宏观调控,优化收支结构,强化统筹能力,讲政治,讲大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财政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财力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同时,个别地区和部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违反财经纪律、铺张浪费等问题依然存在,各级、各部门当家理财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会对新时期财政工作提出严峻的考验,我们必须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确保财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国务院、财政部关于编制2011年地方预算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编制完成了2011年西藏自治区财政预算草案。

    (一)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根据自治区的总体部署,结合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2011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战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就业、节能环保、特色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效能。继续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狠抓增收节支,统筹兼顾、有保有压,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

    2011年西藏自治区一般预算安排的总财力为531976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年初预算(下同)增加964053万元,增长3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1444万元,中央补助收入3548369万元(税收返还94795万元,体制补助558023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1183300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148634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188307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5528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36491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80954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513751万元),上年结转财力1349947万元。201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421444万元(不含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部分),比2010年实际收入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考虑了上年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完成情况,收入安排更加积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531976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安排统筹兼顾,重点突出。

    2011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中,剔除上年结转财力,自治区级支出安排1920604万元,占当年财力的48.4%,比上年增加344676万元,增长21.9%,支出比重比上年下降14.6个百分点。地(市)级支出安排2049209万元,占当年财力的51.6%,比上年增加619377万元,增长43.3%,支出比重比上年上升14.6个百分点。

    2011年自治区基金预算财力为119443万元,比上年增加25200万元,增长177.7%,主要是拉萨市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比上年增加16000万元,并将地方电力建设基金2000万元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相应的自治区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19443万元。


    (三)2011年财政预算保障重点

    1、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排支农投入469049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安排,下同)增加122725万元,增长35%。一是继续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整合资金101385万元,完成63928户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同步实施新建安居房抗震加固,稳步推进已建安居房抗震加固工作,进一步扩大安居成果。二是加快推进“八到农家”工程。在继续加大农村水、电、迅、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建设投入的同时,整合资金69576万元,实施1000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农村户用沼气配套资金3000万元,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标准由3800元/户提高至4200元/户。三是着力加大强农惠农补贴力度。安排资金37939万元,全面落实化肥差价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类财政补贴,提高农牧民种粮养畜的积极性。四是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安排财政扶贫和兴边富民资金4323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3128万元,深入推进整乡扶贫和集中连片开发,加快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农牧业稳产增收;大力实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高效农田规模,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五是全力促进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3000万元,加快传统农业升级改造步伐;安排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资金10000万元,使全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资金总规模达到70000万元,努力做大做强农牧业特色产业。六是加大农牧业综合服务保障投入。安排资金17864万元,实施农牧民技能培训,支持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农牧业技术推广,扶持乡镇企业及龙头企业,对农村综合服务站点、村级动物防疫工作进行补助;安排资金6651万元,用于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农村客运线路补贴、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研究、村公用经费和村级运转经费调标。七是加大农牧业防抗灾投入。安排涉农商业保险保费补贴24285万元,农业病虫害防治经费6500万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500万元,气象服务经费3376万元,进一步增强农牧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八是加大林业投入。安排资金102914万元,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补助、森林防火、防沙治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普查及规划,对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进行补偿。九是实施家电家具下乡。安排资金2659万元,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扩大家电家具下乡补贴范围,刺激农村消费。

    2、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民生投入351456万元,比上年增加74290万元,增长27%。一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安排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贴41000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补贴23900万元,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水平,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安排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900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680万元;新增安排资金14320万元,在我区实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推行城乡居民大额医疗商业保险、孕产妇和新生儿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有机衔接的社会保险体系。二是加大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救助投入。安排低保资金28810万元,将城镇低保标准从330元/月提高至36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从1300元/年提高至1450元/年;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0000万元,确保城乡符合条件的居民得到及时救助;安排救灾经费2000万元,新增本级临时救助资金1000万元,对突发自然灾害地区群众生活进行补助,提高临时救助能力;安排资金13272万元,用于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期间慰问“59.3.28”以前参加工作的干部职工和“三老”人员,三大节日期间慰问特困群众,并对流浪乞讨人员及五保户等进行救助;新增安排孤残儿童保障经费2400万元,保障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和成长发育需要。三是支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安排就业补助资金25940万元,落实好15700个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四是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安排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0000万元,用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房租补贴;安排住房公积金配套资金38359万元,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财配缴存比例提高两个百分点;安排“三老”人员生活补助4553万元,逐步提高“三老”人员生活待遇;安排乡聘干部调标资金1000万元,落实好乡聘干部待遇的各项政策。五是加大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和稳定物价的投入。安排资金11701万元,对粮食、副食品、粮油及液化气等生活必需物资储备,化解市场物资供应及物价急剧变动风险,支持食品药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六是建立社区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安排社区建设补助资金10000万元,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七是提高公共交通运输能力。安排资金3343万元,对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等行业进行补贴,降低燃油价格上涨对公共交通运力的影响。


    3、大幅度增加社会事业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安排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资金676147万元,比上年增加149887万元,增长28%。一是优先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安排教育事业发展资金490360万元,比上年增加106708万元,增长28%。实行农牧民子女学前教育补助政策,将教育“三包”范围扩大至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三包”标准提高至2000元。加大支持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和城镇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建设,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住宿费政策,积极支持发展内地西藏中职班。继续实行师范及农牧林水地矿等专业学生免费教育政策,加大支持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发展,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新增安排“两基”迎国检专项资金6000万元,确保我区教育“两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二是增加科技投入。安排科技发展资金16300万元,比上年增加4000万元,增长33%。支持科技基础平台和科普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农牧业科技创新及推广项目。三是增加宣传文化投入。安排宣传经费33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增长18%,加强法制宣传、爱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及外事外宣工作。安排文化事业发展资金18834万元,比上年增加8524万元,增长83%,加大支持乡镇、社区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推进农家、社区、寺庙书屋工程,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安排资金6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0万元,增长20%,支持革命历史遗存和重点文物维修保护。切实保障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庆文艺宣传活动经费。安排广播电影电视发展资金26597万元,比上年增加9437万元,增长55%,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支持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和“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稳步推进广播电视进寺庙工程。积极支持广播影视节目、图书报刊的生产、译制、发行能力建设。四是增加医疗卫生投入。安排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资金95756万元,比上年增加15168万元,增长19%。安排农牧民免费医疗经费43561万元,进一步提高财政补助水平,不断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年人均标准由27元提高至30元。不断完善基本药物财政补贴办法,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范围,努力使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全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村医补贴制度,积极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体检经费补助年人均标准上调100元。积极支持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地方病、传染病防治经费保障力度。支持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保障饮食用药安全。

    4、大幅度增加公共安全投入,努力实现长治久安。安排公共安全投入89780万元,比上年增加19110万元,增长27%。一是继续推进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安排专项经费48330万元,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及时足额落实政法部门公用经费和办案业务经费。二是推进平安西藏建设。安排资金20486万元,保障维护稳定、行政执法、民族宗教统战事务、青藏铁路护路联防、边境治安联防、人民防空、民兵训练补助等方面的经费需求。三是支持基层政权建设。安排资金20964万元,逐步改善乡镇机关办公条件和干部职工生活条件,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5、大幅度增加产业发展投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安排产业发展投入60142万元,比上年增加33392万元,增长125%。一是大力培育战略支撑产业。安排中小企业发展资金10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7224万元,矿业发展资金2600万元,扶持企业发展激励资金2000万元,财源建设贴息资金、金融引导和激励资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各1000万元,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支撑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二是支持企业发展。新增安排产业与企业改革发展资金15018万元,信息化建设资金5000万元,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4210万元,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2050万元,外贸服务公共平台建设资金2040万元,国有资产收入上缴返还2000万元,商贸流通发展资金1000万元,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经费1000万元,加快国企改革进程和人才培养,支持内外贸易发展和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安全。

    6、大幅度增加基建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34966万元,比上年增加76916万元,增长49%。一是加大基建投资。安排自治区预算内基建资金70000万元,大力支持自治区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安排资金60000万元,加快全区廉租住房和周转房建设进度。三是加快电力建设。新增安排资金10000万元,支持无电地区的电力建设,改善无电地区居民用电条件;安排资金3000万元,对燃油发电进行补贴,解决电力缺口问题。四是支持农村交通条件改善。安排专项资金31091万元,安排农村公路建设资金50000万元,保障县乡公路及村道养护投入,支持公路客货运站(场)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五是促进边贸发展。安排资金4875万元,加快边境口岸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六是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安排资金4000万元,支持防治体系规划、预警预报及治理工作。

    7、大幅度增加环保投入,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安排环保投入54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2000万元,增长29%。一是推动生态建设。安排资金43000万元,深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推进重点区域植树造林。二是安排资金9000万元,进行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和湿地保护。三是促进节能减排。新增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发展循环低碳经济,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四是继续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8、大幅度增加基层财力。安排基层财力补助626199万元,比上年增加158851万元,增长34%。一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安排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512708万元,比上年增加98360万元,增长24%,推进我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基层政府财政调控能力。二是支持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安排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52300万元,比上年增加29300万元,增长127.4%,建立边民补助机制,维护边境地区稳定。三是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新增安排专项经费20000万元,提高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安排资金12000万元,落实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支持人力资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及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五是对地(市)、县专项激励。安排资金15000万元,鼓励基层政府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财政创收能力。六是加快城镇功能建设。新增安排完善城镇功能转移支付资金30,000万元,重点支持地(市)所在地、重点县城的美化、绿化、亮化,提高城市发展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七是对村委会、居委会兴办经济实体进行补助。安排资金2,000万元,扶持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带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作用。


    三、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确保2011年财政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2011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精神,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中央及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满怀信心,奋发进取,圆满完成2011年的财政预算收支任务,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一)继续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紧紧围绕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不断健全财政宏观调控机制。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决策部署,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统筹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二)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财政预算支出要向“三农”、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节能环保、边境和特困地区倾斜。同时,要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安排会议、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出国等费用,扎实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三)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工作。依法加强税收管理,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规定,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审批和下达预算,狠抓项目前期准备、用款计划编制、支付申请和资金拨付等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快预算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四)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继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对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五)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财政各项基础性工作,强化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加快实施财政应用支撑平台系统建设,提高财政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等财政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监督有机结合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

    各位代表,完成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