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政府公告

西藏2006年“两基”攻坚情况公报

2015年11月08日 21:03    
分享到:    

    西藏自治区教育督导委员会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对口援藏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有关地区行署、县、乡人民政府及教育系统的艰苦努力和广大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2006年,全区顺利完成了“两基”攻坚的阶段任务。现将全区2006年“两基”攻坚情况公报如下:

    一、“两基”攻坚成果

    1、“普六”成果:2006年,全区实现了巴青、聂荣、安多、革吉和日土5个县域的“普六”目标。5个县均通过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评估验收和国家教育督导团的核准。截止到2006年底,全区共有73个县(市、区)域实现了“普六”目标,至此,全区除阿里地区改则县以外,其他各县(市、区)均实现了“普六”目标。“普六”人口覆盖率为99.33%,比2005年提高了4.43个百分点;小学入学率达96.5%,比2005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扫盲成果:2006年全区实现了措勤、昂仁、定日、墨脱、申扎、尼玛、双湖、那曲、索县等9个县(区)域的扫盲目标。9个县(区)均通过了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估验收组的验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核准。截止到2006年底,全区共有63个县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扫盲人口覆盖率为90%,比2005年提高了10.93个百分点;全区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比2005年底下降了5个百分点。

    3、“普九”成果:2006年,全区实现了聂拉木、吉隆、谢通门、札达、普兰、类乌齐、芒康、察雅、察隅9个县域的“普九”目标。9个县均通过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评估验收和国家教育督导团的核准。截止到2006年底,全区共有49个县(市、区)域实现了“普九”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为70.5%,比2005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初中入学率达82.2%,比2005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

    二、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工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基”攻坚工作,始终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自治区成立了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一把手分别担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政府分管副主席任副组长,各有关厅(委),各地(市)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的自治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各地(市)、县、乡也都相应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一把手分别任正副组长的“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两基”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还与各地区行署(市政府)分别签订了“两基”攻坚目标责任书。地(市)与县、县与乡也层层签订了“两基”攻坚目标责任书,明确分解和落实了各级政府在“两基”攻坚工作中的责任。许多县还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级领导包户制度及县直部门和单位对口联系乡、村的责任制度。由此在组织领导和责任制度上有力保障了“两基”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其中经过基层努力,日喀则地区吉隆县比原规划提前一年完成了“普九”任务,提前进入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的行列。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规定:地(市)县财政地方性收入投入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做到逐年增长。全区今年完成“普六”、扫盲和“普九”任务的各县(区)财政地方性收入投入教育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各级政府都努力做到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投入。各县还通过干部、社会捐集资,群众投工投料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有力促进了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各县的对口援藏省市和企业本着“发展先育人,援藏先援教”的精神,努力增加援藏资金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自2003年以来,对口援藏单位对今年完成“普六”、扫盲和“普九”任务的23个县(区)共投入教育援藏资金总计达5800余万元,其中广东省对口援助察隅县的援藏单位出资1090.6万元支持教育,对口援助聂荣县的神华集团出资765余万元支持教育,对口援助聂拉木县的烟台市出资700余万元支持教育;社会各界和干部职工对23个县的捐资助学资金总计达1600余万元;群众义务投工献料折合人民币达700余万元。上述资金和劳务的投入,对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两基”攻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重教兴学的良好氛围。各县采取召开动员会,举办教育宣传周,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技术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自治区有关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政策文件,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实施“两基”攻坚的法律意识,切实增强广大群众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逐步使送子女入学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为“两基”攻坚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逐步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重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执教为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由于西藏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对经济社会的直接作用不明显,尤其是对农牧民家庭经济状况改变的效益不明显,加上农牧区13-15周岁少年已能从事一定的生产劳动,能直接给家庭带来经济效益,所以不少家庭,尤其是牧区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不高,初中劝学难度很大,控辍保学的任务十分繁重。为此,各县、乡,县教育局、学校都统一建立了适龄儿童少年登记制度,政府、学校、家长、孩子的四方入学合同制度,入学通知制度,以确保适龄儿童少年能按期入学。同时要完善转学审批制度和残疾儿童少年鉴定制度,辍学日报告制度。若发现学生辍学,学校必须当日上报县教育局,教育局和县分管教育的领导负责通知辍学生所在乡(镇)政府,限期追回辍学生并将其送到学校。不少县还建立了乡(镇)干部下到初中蹲点,负责监管本乡(镇)在校的学生,帮助解决本乡(镇)在校生的各种困难,切实做好本乡(镇)学生入学和流失学生的劝学工作。西藏地域辽阔、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不少乡还不通公路,村到乡、乡到县相距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为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安全到校,不因交通问题而辍学,每次寒暑假结束后,各村将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集中到村后,由村里筹集交通工具,集体护送到乡,乡里将本乡适龄少年集中后再集体护送到县,确保开学后学生能按时到乡中心小学和县中学上学。由于加大了“控辍保学”的工作力度,使各县中小学入学率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初中在校生大幅度增加,为确保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五)用好“三包”经费,健全贫困生资助制度,切实改善学生生活条件。“三包”经费是国家资助西藏少数民族农牧民子女入学的特殊优惠政策,为了用好“三包”经费,各县都成立了“三包”经费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兼职会计、出纳、物资管理员等专人负责,规范建立了“三包”经费总账、分类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物资出入库日记账,日清月结,实行月公示制度,提高了“三包”经费使用透明度,确保“三包”经费能有效使用到学生生活上。财政、教育部门也加强了对“三包”经费使用管理的检查和监督。为改善学生生活,各县还通过家长拿一部分粮食、肉食;乡(镇)帮助学校解决部分燃料;县里无偿划拨土地、牧场,形成学校种植、养殖基地,学校通过勤工俭学自产部分蔬菜和肉食来共同改善住校生的生活,减轻农牧民家庭负担,解决农牧民家庭和学生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健全不享受“三包”经费的贫困学生的资助制度,确保没有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三包”经费的合理使用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的建立,为保证学生在校“吃得好、住得好、留得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六)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保证学生在学校“学得好”是留住学生的根本,所以,各县都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来抓。各县重视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校长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少县已实行了校长和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各县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确保新任教师按“教师法”要求学历合格;二是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三是实行教师工作量及教学水平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四是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打破铁饭碗,优胜劣汰,以利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西藏90%以上的学校是农牧区学校,各县都重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农牧区教育综合改革。在小学阶段,利用学校种植、养殖基地,开设劳动课,既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又学习一定的种植、养殖技能,产出的蔬菜,肉食还可补贴学生生活。在初中阶段,开设职教课,培养初中生的劳动技能,积极探索“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回乡能致富”的农牧区初中办学模式,在针对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七)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西藏位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与境内外分裂主义分子争夺青少年的斗争十分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都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每周开设思想品德课并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各校按照要求,均建立了学校德育室,同时坚持每周一的升国旗、唱国歌制度,达到校校周一升国旗,学生人人会唱国歌要求。各学校充分利用德育室、思想品德课、团队活动等有效途径广泛开展以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

    (八)认真实施扫盲攻坚战,扫盲工作成绩显著。各扫盲攻坚县在认真调查摸底15-50周岁青壮年受教育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确认本县的脱盲对象,并按照扫盲“责任、对象、经费、场所、时间、内容”六落实的要求,层层分解任务,把任务分解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头,并从本县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扫盲工作。一是依托乡镇学校和村教学点积极开展集中扫盲工作;二是根据广大农牧区人口居住分散,集中办班难度大的实际,采取识字者和文盲人员结对子、“子教父学”、“子教母学”、“夫教妻学”、在工地办班、分散学习与集中考试相结合等多种措施和办法开展扫盲工作。三是调动社会多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扫盲工作。一些县不仅把扫盲对象和脱盲任务分解到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驻本县中直部门、驻藏部队、学校领导,还通过共青团实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建设“无青壮年文盲村计划”及妇联开展的“巾帼扫盲计划”、妇女“双学双比”等活动,加大扫盲工作力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藏教育基础差,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所以完成“两基”任务的县仍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普九”成果巩固提高任务很重。

    (一)西藏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县在基本完成“两基”任务后,领导的认识也不完全相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好的地、县,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好一些,重视程度也高一些;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县有经济建设、农牧民增收等多重任务的压力,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差一些,重视程度也低一些。而“两基”工作任务却不是靠一次或一两年突击就能完成的,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任务十分繁重。由于适龄少年已开始成长为农牧民家庭的劳动力,眼前能为家庭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动员适龄少年入学的难度大,即使入学了,辍学的情况也很突出,初中阶段“控辍保学”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把初中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作为“两基”巩固提高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西藏统计数据上问题较多,加上农村户籍不健全,所以0-50周岁的人口数据不准确,统计、公安、教育等部门掌握的数据差距较大。很难适应国家“两基”验收的数据需要。

    (三)在完成“两基”任务过程中,各县领导、教育局、学校以致教师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加强劝学力度,如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如何确保学生到校,如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能接受义务教育上,对教学的管理,尤其是教学质量提高上所用精力不足,力度也有限。加上“两基”攻坚中初中在校生数量增加很快,不得不大量补充和引进初中教师,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也影响了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扫盲教育无专门的教育场所、组织管理机构和师资力量, 完成攻坚任务后的巩固提高难度仍很大。

    四、对今后“两基”工作的建议

    为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继续抓好未完成县的“两基”攻坚工作,我们建议抓好以下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继续落实好“一把手”工程,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巩固提高工作。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提高地县两级党委、政府对“两基”攻坚的责任感,增强对“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真正做到“两基”验收通过后,仍能“班子不散、责任不变、投入不少、力度不减、指标不降”,继续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确保做到五个纳入:把“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从而为西藏“两基”巩固提高和继续攻坚提供良好的组织和领导保障。

    要针对初中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的实际,不断完善和强化“控辍保学四书制”和“双线责任制”,认真落实各初级中学对学生到位情况的日报告制度、各县(市、区)教育局对各学校学生到位情况的周检查与周报告制度、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月检查与月报告制度,以及自治区、地(市)两级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随即抽查与通报制度。

    (二)要加强“两基”数据统计工作。“两基”验收,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两基”有关数据的验收,必须确保“两基”有关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一要各地、县抓好本辖区内的人口的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各县要组织县统计局、县公安局、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县教育局的精干力量,组成联合的人口调查队伍,逐乡逐村,进村进户,完成本辖区内的人口普查工作。在三家共同努力下,形成各县有关“两基”的0-50岁人口基本数据,并输入电脑,形成电子档案。同时保存好最原始的统计资料。这些数据不仅对“两基”攻坚至关重要,也将为各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确的人口数据。二要严格执行“统计法”,继续认真做好“两基”档案材料建设和数据统计工作。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规范统计工作的程序、要求和标准,确保有关统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要牢固树立教育质量意识。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都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教育质量意识,尤其是学校,要把教育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根本任务。

    一是从管理要质量,从管理要效益。各学校要加强学校管理队伍的建设,要把具有开拓精神,又有管理经验的年富力强的人安排在学校管理的关键岗位,确保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同时要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要通过“培养、引进、招聘、交流、提高”等各种手段,全面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对近几年引进的青年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教育,使他们热爱和忠心于教学工作,同时要通过脱岗、在职等不同渠道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三是要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工程,是国家对教育相对落后的西部的重大支持。通过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依靠最新的信息化手段和方式,可将国家东部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西部,输送到西藏农牧区学校。这样既有利于西藏教师利用空中课堂在职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又可让农牧区学生直接接受到东部最优秀教师的教学课,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是强化教研教改力度。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四)继续抓好扫盲工作,提高扫盲工作的实效。一是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农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增强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意识,十分重视和切实加强农牧区扫盲工作,把扫除青壮年文盲指标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指标列入规划并认真完成。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对扫盲工作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形成扫盲工作合力,建立健全扫盲工作长效机制,统筹抓好扫盲工作和其他教育工作。增强扫盲工作与义务教育、农牧民生产技术培训、农牧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农村政策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力度,提高扫盲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抓好扫盲工作,堵住新文盲产生的口子,全面消除现有文盲,控制出现复盲现象,继续巩固提高扫盲工作成果,向全面、高质量完成“两基”目标任务迈进更大更扎实的步伐。三是各级“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和扫盲工作业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扫盲工作的业务管理、指导、支持和服务。四是加强教育、公安、统计等部门的协作,根据脱盲人员数据的变化,做好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情况的表册及相关数据的更新工作。

    (五)要加大“三教统筹”力度,抓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县域内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教育、农牧、科技等部门的协作,合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科学统筹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扫盲工作,切实增强“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力度,结合农牧区实际,瞄准就业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吸引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现县域内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