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政府公告

2004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

2015年11月08日 21:03    
分享到:    

  2004年,西藏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较好地保护了环境,西藏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良好状态。

    水环境

    2004 年,西藏主要江河和湖泊的水质状况继续保持良好,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

    状况

    主要江河水系  2004年,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主要江河干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域标准,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等流经主要城镇的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域标准,发源于珠穆朗玛峰的绒布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域标准。

    湖泊  2004年,羊卓雍湖的水位保持在发电前的水位线以上,纳木错的湖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域标准。

    地下水  地下水仍然是西藏主要城市(镇)的集中供水水源,各城市(镇)中、深层地下水水源丰富,水质良好,总体上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4年,西藏工业废水排放量为992.8万吨,与2003 年相比上升8.9%,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508.4万吨,与2003 年相比上升6.6%。工业废水中C ODcr 排放量为1166.3吨,与2003年相比下降1.8%。

    措施与行动

    2004年,围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了畜禽养殖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专项执法检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饮用水水源污染进行了认真查处。加强了医院污水治理工作,对武警西藏总队医院等4家医院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了验收。落实中央环保专项资金320万元,用于拉萨皮革厂和西藏藏药厂的污染治理。

    大气环境

    2004 年,西藏大气污染仍然以自然界的尘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状况

    城市空气  2004 年,拉萨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日均值浓度为3~13 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浓度为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日均值浓度介于2~73 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日均值浓度介于24~1299 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浓度为276微克/立方米;降尘量介于1.2~24.6 吨/平方公里·月之间。昌都镇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日均值浓度介于5~20 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日均值浓度介于4~40 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日均值浓度介于37~1591 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浓度为208微克/立方米。两市镇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超标率分别为27.8%、15%。

    2004 年,拉萨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优为218天,良为140天,轻微污染为8天,优良率达97.8%。

    珠穆朗玛峰地区空气质量  2004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良好状态,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

    酸雨  2004年,西藏未出现酸雨。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4年,西藏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3.4亿标立方米,与2003年相比下降1.0%。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45.8吨,与2003年相比下降0.4%;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784.8吨,与2003年相比下降0.6%。

    措施与行动

    2004年,日喀则高争水泥厂、昌都地区水泥厂、山南兴业水泥厂积极开展污染治理。拉萨市开展了油烟污染专项检查,对163家餐饮企业进行了油烟污染治理;对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进行了经常性的抽查。山南地区启动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

    截至2004年底,西藏共投资7亿多元,修建了总装机容量近8000千瓦的光伏发电,使4万人受益。在西藏大力开展农村小水电站的建设工程,继续推广使用电能、太阳能、石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

    声环境

    2004年,西藏城镇环境噪声超标较为普遍,其声源构成中,建筑施工、生活娱乐、道路交通噪声仍占主导地位。

    状况

    2004年,拉萨市、昌都镇功能区环境噪声昼夜等效声级的范围为:一类区介于33.1~63.8分贝之间,二类区介于43.3~74.3分贝之间,三类区介于36.3~51.4分贝之间,四类区介于60.6~68.2分贝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拉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介于58.2~69.1分贝之间,年均值为63.8分贝,路段达标率为100%。

    措施与行动

    加大了施工和娱乐噪声扰民问题的监督管理与查处力度,主要城镇道路路面不断改善。

    固体废物  西藏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采矿弃碴。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是西藏主要的城市垃圾。

    状况

    工业固体废物  2004年,西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含乡镇工业)为13.6万吨,比上年下降4.4%,绝大多数外排。排放的工业固体废物未占用耕地。

    城市垃圾  2004年,拉萨市、日喀则市共清运生活垃圾41.5万吨,基本做到了日产日清。

    珠穆朗玛峰登山垃圾  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修建了2个垃圾箱,收集登山者和旅游人员产生的垃圾,由专人定期清运,使珠穆朗玛峰地区登山垃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措施与行动

    2004年,加大了西藏矿山企业的环境保护检查,规范了采矿弃碴的管理。主要城镇加大了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置,加强了医疗垃圾的监督管理。

    草地/森林/湿地

    西藏自治区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偏少,60%以上土地为草地(含荒漠化草地)。

    状况

    草地  2004年,西藏共有天然草地面积为820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5500万公顷,网围栏面积约112.3万公顷。由于受全球环境变化和过度放牧的影响,局部地区出现了草地退化和沙漠化现象。

    森林  西藏现有森林面积7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93%,活立木蓄积量20.91亿立方米。

    湿地  西藏自治区湿地面积为600余万公顷,约占西藏土地面积的4.9%,名列我国首位,主要分布在湖泊周围及江河源头,并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山湿地。

    措施与行动

    2004年,长江上游“三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投资2377万元,建设生态公益林2253公顷,封山育林492公顷,培育各类苗木150万株。

    2004年,西藏首次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7078 万元。西藏完成造林面积2.48万公顷,封山育林11.13万公顷。

    2004年,投资1.5亿元,建设了1382个人畜饮水解困项目点,解决了22.4万人、55.87万头(只、匹)牲畜饮水困难。

    生物多样性

    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是保障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

    物种  西藏有野生植物9600多种、高等植物达6400多种(其中,维管束植物5700 多种,苔藓植物700多种),隶属270多科,1510余属。有特殊用途的藏药材300多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 ITES )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39种。

    西藏动物种类极为丰富。野生脊椎动物798种,已有125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全国的1/3以上。西藏野驴、野牦牛、孟加拉虎、黑颈鹤、云豹、雪豹等45种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此外,西藏还有多种特殊的裂腹鱼类,其种类和数量均占世界裂腹鱼类的90%以上;鸟类488种中有22种为西藏所特有;昆虫类近4000种。

    据初步统计,西藏水生生物中的浮游动物760多种,其中,原生动物458种,昆虫208种,鳃足类56种;水生植物中硅藻类共计340种。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04年底,西藏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8个(其中,国家级7个,自治区级8个,地市县级23个),保护区总面积40.77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4.0%,居全国之首。

    生态功能保护区  截至2004年底,西藏已建立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17个(其中国家级1个)。

    措施与行动

    2004年,完成了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昌都地区类乌齐长毛岭马鹿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完成了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调整和勘界立标工作,编绘了纳木错自然保护区范围图、卫星影像图、功能区划图。落实资金1076万元,实施了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管护工程。落实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及管护项目资金70万元,完成了保护区勘界立标、宣传碑牌和项目库建设等工作。

    新建了拉萨市达孜县塔杰乡巴嘎雪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等15处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现状

    气候概况  2004年,西藏总的气候特点是大部分地区日照偏少、降水偏多、气温偏高,不少台站气温和降水还创下了时段内的历史新高。个别区域出现了大风、雪灾、短时强降水、泥石流等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气温分布  2004年,西藏范围内气温正常或偏高,其中东南部及阿里地区气温偏高达1.0~1.5℃。

    降水分布  2004年,西藏除狮泉河、帕里、昌都、波密、普兰比常年偏少15~60%外,其它地区较常年正常或偏多,其中那曲、班戈、当雄、拉萨、南木林、尼木、泽当、浪卡子偏多25~46%。

    气候灾害  2004年,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内出现了大风、强降水、雪灾、冰雹、霜冻等灾害,给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地震灾害  2004年,西藏共发生MS≥5.0 级以上的地震11次。地质灾害2004年,西藏发生了多起较严重的地质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发生了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252次。

    措施与行动

    2004年,自治区加强了抗震救灾工作,对《西藏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重新编制,申报组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编制了《2004年西藏自治区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开展了应急调查工作,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环境保护专栏

    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共出动114人次,对铬铁矿、锑矿、铜矿、磁铁矿、锂矿、硼砂等29家矿山以及68家黄金矿山进行了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有效减少采矿弃碴的产生。加强了挖砂、采石的监管力度,拉萨市关闭、搬迁了22家噪声、粉尘污染严重的石材厂,其余各地区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启动了怒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项目、拉萨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项目、拉萨周边地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等6个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规划与可研编制工作。完成了《西藏自治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编制。完成了西藏自治区那曲中部草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并落实资金1180万元。

    加强了重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自治区副主席尼玛次仁率工作组对那曲地区申扎、尼玛县和阿里地区改则县的19个砂金矿点进行了执法检查,关闭取缔了5家黄金矿山,要求3家停产整顿,1家限期整改。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试行)》,向自治区各环境影响评价持证单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西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环评单位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到报审、报批整个过程提出了严格的质量要求。

    共批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1份、报告表11份、登记表32份,审查否决了1个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

    完成了拉萨贡嘎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两桥一隧、直孔电站等11个重点工程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执行情况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污染控制

    开展了西藏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生产行业的环境保护检查,较好地制止了三类企业在西藏盲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针对部分地区发生的禽流感疫情,西藏环保部门对辖区内畜禽养殖场、屠宰点、畜禽集贸市场的环境管理进行了检查。对收缴的6吨毒鼠强等违禁杀鼠剂进行了安全处置。

    妥善处理了拉萨龙王潭公园湖水污染事故。拉萨市编制完成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和《拉萨市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开展了拉萨市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核算工作。

    进一步规范了排污费征收工作,西藏共征收排污费350多万元。

    辐射环境管理

    开展了“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50余家单位进行了放射源申报登记,共清查出38枚密封放射源。开展了西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在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内新增了辐射环境管理处,并成立了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站。

    环境法制建设

    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西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举办了“西藏环境法制培训班”,西藏150余名环境执法人员参加了培训。完成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选编》的编印工作。

    自治区人大开展了以“保护万里草原,关爱珍稀动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题的2004 年“中华环保世纪行——西藏行”活动。

    自治区副主席洛桑江村率工作组对日喀则、阿里、那曲3地区21县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规范西藏砂金矿开采、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围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西藏开展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18个专项执法检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饮用水水源污染、白色污染、饮食油烟污染、噪声扰民、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查处。共检查各类企业624家,依法查处违法企业182家,其中关闭、取缔55家,停产整顿10家,限期整改97家,责令补办环保手续20家。在防治“白色污染”行动中,共查缴、没收塑料袋1.2亿条、餐盒1.8万个、一次性塑料口杯4500个。

    对重点污染企业定期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国家明令禁止的“新五小”企业进行了查处,依法关闭了1家小水泥厂和1家小钢铁厂。共受理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举报7起,其中有6起已基本解决,1起正在处理。办理、答复人大、政协建议提案10件。西藏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及环保举报电话644次,处理率达95%以上。对群众举报的2起环境污染事故和3起噪声扰民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确保了社会局势的稳定。

    林业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了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年共受理各类林业案件420起。

    落实西部环保执法补助经费270万元,为5地4县环保部门配备了环境监察执法车辆。

    环境宣传教育

    自治区副主席洛桑江村发表了纪念“6·5”世界环境日的电视讲话。召开了“2003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和纪念“6·5”世界环境日大型座谈会。

    举办了“西藏环境知识竞赛”,西藏七地市、区直机关、解放军、武警和企业等参加了此次活动。编印了《农村环境保护知识问答》,开展了农牧区环境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了“布袋行动”和回收手机旧电池活动。在《西藏日报》开辟了“环境与发展”栏目,刊登了专题文章。编发环保信息17期175 条。

    开展了第二批自治区级“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截至2004 年底,西藏共创建自治区级以上的“绿色学校”20所,其中国家级“绿色学校”4所。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川环境奖”的20万元奖金捐建西藏墨竹工卡县唐加乡环保希望小学。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的安排下,自治区环境保护局接待了斯洛伐克、尼泊尔、巴西、印度、意大利等外国记者团和来访的尼泊尔王储,向他们介绍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等工作进展情况,用西藏环境保护工作的成就及良好的环境状况,有力的驳斥了达赖集团借所谓“西藏环境问题”对我国政府的攻击。

    环境监测与科研

    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建成了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并建设成为西藏的5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之一。

    完成了各类常规监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酸雨监测,继续开展典型区域(珠峰、羊卓雍湖、纳木错)、重点项目区(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直孔电站)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拉萨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工作。开展了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昌都地区环境监测站全年共获得环境空气质量日均值监测数据1212 个,地表水与地下水监测数据1592个,城市环境噪声监测等效声级数据2804个,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361个;获得珠峰地区环境监测数据1120个,纳木错和羊卓雍湖地区的环境监测数据213个。编发《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季报》4期、《拉萨市空气质量月报》12期、《拉萨市空气质量周报》17期和《拉萨市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月报》12期,编制了《珠峰地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报告(2004 )》。

    完成了西藏实施“十五”环境保护计划的中期评估,提出了西藏自治区“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思路。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与资源开发研究、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等科研项目。

    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2004年,西藏共有各级环保机构74个,人员350余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