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政府公告

全区第三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介绍

2015年11月08日 21:03    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罗布

    农民工致富的引路人

    罗布,男,藏族,1961年出 生,昌都地区昌都县如意乡达若村人,中共党员,现任达若村石材厂厂长。

    他全心全意带领广大村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致富奔小康。2006年,罗布紧紧抓住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机遇,带领全村人开采石材出售。后来又争取到扶贫开发特色建材产业项目,由国家投资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0万元,购买了设备,成立了达若村石材厂,罗布任厂长。石材厂解决了60名村民就业问题,全年石材采集量约为5.80万立方米,粗细石料加工约为4.58万立方米。罗布又逐步完善了企业经营管理制度,选出了企业经营协会,具体负责项目的审批与策划、人事管理、确定投资方向等事项;还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了石材厂农牧民合作组织,以每股1000元的入股形式鼓励村民资本投入,增强了企业活力。石材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该村50户、216人增加了现金收入。

    曾经是农民工的罗布把农牧民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时时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和提醒自己。哪家有困难,哪家红白喜事需要帮忙,哪家生产需要劳动力,哪家房屋需要维修,总会出现他的身影;哪家的孩子该上学了,哪家的经济有难处了,哪家的人出去打工经商了,他都心中有数。

    在罗布的组织和带动下,村民积极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全村学习木匠、泥瓦匠、彩绘匠、石材深加工等的村民达20余人,转移富余劳动力30余人。

    2008年,达若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666.24元,其中现金收入5486.73元。


    罗布

    勤劳致富的领头雁

    罗布,男,藏族,1959年生,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甲措乡甲措雪一村人。

    由于家庭困难,罗布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务农,但他没有停止学习,自学了初中的全部课程。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他一直关心支持村里的教育事业。

    罗布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村里谁家缺粮了、谁家的房子漏雨了、谁家的小孩老人生病了,都牵挂着罗布的心;谁家的农用耕地机器、手扶拖拉机出了问题,罗布都会主动帮忙。2001至2009年,罗布自筹资金9万多元为村民盖房、修路、修桥等。2007年藏历新年,罗布为10户特困户送去米、肉、面粉等,合计1000多元;2008年藏历新年,他为38户贫困户送去面粉、大米、酥油、砖茶、食盐等,合计10000元。

    罗布在村里率先走出家门,离开土地,外出打工。他凭着建房、修路的一技之长,勤劳肯干,很快在那曲、日喀则赢得了市场。2001年,罗布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农牧民施工队,带领施工队50多个村民到藏北草原打工。施工队组建之初,对有思想顾虑不敢外出的村里人,罗布亲自上门做思想工作,分析形势、讲明利益关系,帮助他们克服思想顾虑;对不懂技术的村民手把手教他们,教到学会为止。现在,罗布施工队里人人都掌握了一技之长,其中80%走出了贫困,20%家里添了电视机等电器。

    罗布2001、2002、2003年被乡、县评为“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乡、县评为“勤劳致富创收先进个人”,2005年被乡、县授予“劳务输出创收大户个人奖”,2006年被乡政府评为“致富能手”,2007年被乡、县评为“勤劳致富带头人”,2008年被乡政府评为“帮扶先进个人”。


    白玛罗布

    帮贫济困助经济发展

    白玛罗布,男,藏族,1970年出生,山南地区洛扎县生格乡人。2008年当选为洛扎县人大代表和山南地区政协委员。

    为了发展当地旅游业,白玛罗布无偿投资48000元绿化了赛卡古托寺周边的宜林荒山荒坡。洛扎县谢吴温泉在区内外很有名气, 为改变温泉极为简陋落后的住宿接待设施和粗放式的资源浪费经营方式,他聘请地热资源专家专门对温泉进行了基础调研和综合规划,投资350万元新建了温泉宾馆,绿化温泉景区达400亩,有效提高了地热资源利用效率和温泉产业开发水平。近年来,他积极吸纳本县55名待业青年到自己企业工作,每年支付工资达59万元。

    2001年以来,他主动联系贫困乡村的领导,共为洛扎县各村集体、农牧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捐款捐物达200多万元,累计帮扶木村曲尼、白沙村尼玛等80余户困难户。他先后为生格乡木村贫困户次旺修建新房捐助价值7950元的木料,为边巴乡柏日村索朗多吉修建新房捐助价值9500元的木料,为色乡色村贫困户卓玛修建新房捐助价值8820元的木料,为洛扎镇当卓村曲戏等贫困户修建新房捐助价值12900元的木料,为生格乡修建乡村公路投资20000元,为生格乡仲村24家贫困户发放了慰问金7500元……他先后为色乡曲西村新建村小组活动场所捐资19万元,为生格乡古局村维修村小组房屋捐助现金13000元,捐助价值2.9万元的木材……

    2008年4月,白玛罗布在崎岖的山路上步行10多公里,看望慰问了驻守在麦拉嘎琼边境口一线的全体官兵和驻色乡警务区全体值勤人员,把价值1480元的生活日用品送到官兵手中。

    2009年5月下旬,洛扎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雨雪灾害。白玛罗布积极参与抢修公路、抗灾自救工作。他用自己的车子在10多公里的路上来回往返4次接回官兵和群众。

    2008年,白玛罗布获洛扎县民间“投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刚琼

    富裕后不忘众乡亲

    刚琼,男,藏族,1960年出生,拉萨市林周县边林乡人,中共党员,现任边林乡农民施工队队长。

    刚琼虽然识字不多,但他深信劳动光荣、好吃懒做可耻的道理,坚信勤劳才能致富。

    20世纪90年代,他经常走村串户做木工,后来他农闲时带着好朋友到拉萨做藏式家具等,他又组织了一些老乡来到拉萨,盖厨房、修厕所、打地基。2003年,他进入哈达建筑公司参与老城区改造工程,获得“建筑工程优良奖”。2004年,他加入西藏宏发建筑公司,参与了布达拉宫维修、哲蚌寺安居园、尼威林卡等工程施工。期间,他被破格提升为项目经理。2006年,他参与了北郊花园小区建设工程,在本乡招募农民工200人次到工地作业、学技术。2007年,县政府、扶贫办出资20万元帮助他筹建施工队,林周县边林乡农民施工队正式挂牌成立。管理经验日趋成熟的他,设备更新后事业蒸蒸日上,先后承包了德吉花圃和尼霞苑一期部分建筑工程、尼卓小区两栋五层公寓楼工程、尼霞苑二期部分工程,在本乡招募农民工350余人。

    刚琼是一名老党员,时刻不忘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带头扶贫济困。近几年来,他为边林乡各村老百姓提供扶持资金17.25万元。2004年,他先后赠给增卡麦村、扎西康萨村、白荣村特困户5台总价值76000的拖拉机、汽车跑运输,使这些家庭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2005年,刚琼带领村民改扩建了色康村3公里乡村公路,同年,出资2万元给边林学校维修校舍、操场。2009年,他解决了乡政府周围近一公里水渠修缮金,共计2500元……刚琼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他看到乡亲们修房做家具都是人工加工木材,既落后又浪费人力,马上在家里开办了一个改锯厂。用电锯代替了手工作业,减轻了乡亲们的劳动强度,节省了运输费用,同时还免费为贫困户加工木材。他还创办了一个扶贫家具厂,让村里的困难户在厂里做家具,免费为他们宣传、出售家具。

    2008年,刚琼被评为拉萨市“优秀农民工”、自治区级“文明户”。


    多吉占堆

    深受群众敬佩的村支书

    多吉占堆,男,藏族,中共党员,任阿里地区措勤县措勤镇措勤村党支部书记。

    多吉占堆坚持以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规范各项工作。在制度的执行上,每周一次的村干部思想政治学习、每季度一次的党员思想政治学习是雷打不动的。在班子建设上,做到既责任到人,又分工不分家,相互补充。在抓班子建设的同时,他十分重视党员队伍建设,注重从经济能人、经济大户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几年来,在各类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共12名。村党支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多吉占堆始终把措勤村牧业增产、牧民增收当做自己最主要的职责。除了大力宣传活畜出栏,带动牧民牲畜出栏的积极性外,他还加大了措勤村牧民群众的劳务输出力度,积极组织富余劳动力投入到市政建设中。累计输出民工45人、投入手扶拖拉机15辆,创收13万元左右。

    多吉占堆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了措勤村野葱加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在县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扶持下,2008年7月,措勤村在县城的野葱加工点正式启动。目前,措勤村有40人、8辆拖拉机参与野葱加工,创收2.1万余元。

    2003年,多吉占堆向扶贫联系点争取到46万元资金,解决了饮水和草场网围栏问题,开办了“措勤村利民商店”。他主张开办商店主要体现“为民办实事”的宗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

    为了能使适龄儿童受到很好的教育,他积极配合学校的新生招生、老生返校工作,措勤村在校生10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为措勤镇的“普九”巩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吉占堆是位深受群众敬佩的村支书,是深受群众喜爱的领头雁。


    石觉

    舍小家履行职责保平安

    石觉,男,藏族,1973年出生,日喀则地区萨嘎县昌果乡亚卡亚村人,中共党员,现任萨嘎县昌果边防派出所治安联防队队长。

    日常工作中,他带领治安联防队员认真开展防控工作,积极协助昌果边防派出所开展联防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石觉热心地为边防派出所官兵当翻译,一下子帮助官兵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而且,石觉在以后的值勤巡逻中也总能帮助边防派出所官兵解决一些困难和遇到的问题。昌果边防派出所成立治安联防队时,熟悉辖区每个通外山口状况、与辖区群众关系融洽的石觉理所当然地成为昌果边防派出所治安联防队的第一人。

    2006年,石觉被任命为昌果边防派出所治安联防队队长。石觉在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即使家中有事,他都没离开过岗位。2009年3月,妻子白玛生病卧床不起,但他依然带领队员开展巡防工作。石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名联防队员,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放下手中的农活,积极主动参加巡防工作。他舍小家顾大家,为维护昌果乡辖区及边境一线的安全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2008年奥运安保和2009年度边境防控期间,他认真开展联防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带领联防队员在辖区5个通外山口开展巡逻值勤2000余人次,克服天气寒冷等不利因素,在各通外山口驻守200余天,成功抓获4名企图外逃人员,圆满完成了边境防控任务。昌果边防派出所治安联防队受到了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和日喀则地委、行署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3月份开展防控工作以来,仅治安联防队的摩托车巡防分队就参与巡防工作400余次,行程逾13万公里。


    索朗多吉

    当好农牧民的贴心人

    索朗多吉,男,藏族,中共党员,现任山南地区隆子县热荣乡且康村党支部书记。

    刚一上任,索朗多吉就主持了全村村民的搬迁工作。为了动员村民搬迁,索朗多吉率先拆掉了自家盖了不到一年,全村最好、最新、最漂亮的二层小楼,终于全村72户全部搬迁到了新村,散居在深山里的7户群众也搬了出来。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索朗多吉带头承包了才麦国营牧场,而后又兴办了3个村集体商店,村里每年收缴的承包费达12万元。索朗多吉派支部成员带队外出务工,2008年,劳务输出人数达180人,创收76万元。现在,村民全部住进了新房,宽6米、长400米水泥村路连通各户,固定电话22部,移动电话45部,电视机58台,这些都显示了村民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2002年,以索朗多吉为书记的村党支部制定了“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目标。7年来,村党支部每年培养4至6名新党员,目前有党员28名。相继制定了《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村“两委”议事制度》等,党支部形成了有人做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和按章办事的新局面,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提升。

    在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后,索朗多吉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几年来,且康村共兴建生态林400多亩,种树2万多株,使全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而且解决了群众的燃料和安居工程木料问题。

    2008年10月下旬,一场特大暴风雪席卷了且康村,索朗多吉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农牧民群众,不等不靠,积极投身到抗灾自救当中。且康村作为全县雪灾最严重的村,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没有饿死一头(只、匹)牲畜。

    针对复杂严峻的反分裂斗争形势,以索朗多吉为书记的且康村党支部立足实际,高举反分裂大旗,扎实开展各项维稳工作,确保了全村社会局势稳定。“夫妻不和、邻里吵架等矛盾纠纷很少发生;偷盗、打架、酗酒闹事现象近乎绝迹;群众上访事件为零。”热荣乡党委对且康村党支部近几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阿美

    心系新农村建设痴情不改

    阿美,男,藏族,中共党员,现任那曲地区嘉黎县嘉黎镇12村村委会主任。

    为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他组织群众新修了乌苏绒通摩托车的路。阿美积极向上级反映新修乌苏绒公路一事,县政府协同上级交通部门投资750万元资金,于2005年开始新修了镇政府至乌苏绒扎西岗村的通村公路、12村通往夏季草场的桥梁,实施了全村人畜饮水工程等。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阿美带领群众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全村户户都搞起了多种经营。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大部分家庭拥有了汽车、摩托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针对群众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放等问题,阿美走访群众,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为美化村容村貌,阿美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两清”活动。清理垃圾,建立了垃圾填埋处理场,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村环境卫生打扫活动,确保不留卫生死角;清理路障,组织群众清理通村、通户公路路障,使大部分村民门口通了汽车。

    12村通过民主方式制定了《村规民约》。依照《村规民约》,12村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里大小事情使群众一看就清楚、一问就明白、一听就服气、一办就满意,切实保障了村民的权利,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民也互比互学,积极参加文明户的评选活动。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争做文明村民、文明家庭已在全村形成风气,邻里之间为生活琐事闹纠纷、闹矛盾的情形再也不见了。一半以上的村民被评为“县级文明户”,12村也被评为“县级文明村”。

    如今,全村60%以上的村民有一定的存款,96%的村民配备了移动电话或好易通电话,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舒适明亮的新房,喝上了卫生的干净水,基本上改掉了“脏、乱、差”的不良习惯。

    自阿美任村委会主任以来,12村村委会年年被评为嘉黎镇“先进村委会”,阿美也连续几年被授予嘉黎镇“优秀基层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扎拉

    灾难面前首先想到群众

    扎拉,男,藏族,1960年出生,拉萨市当雄县羊易村人,中共党员,现任拉萨市当雄县格达乡羊易村党支部书记。

    1990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扎拉采取各种措施,带领群众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发展生产,实现了脱贫致富。他挨家挨户讲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动员群众支持教育、送子女上学、送子女学技术。羊易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9%以上,青年主动学习驾驶、木工、焊工、绘画等实用技术,人均年收入实现2万元;组织群众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藏贝母、红景天等名贵药材;利用农闲,组织有技术的牧民传授技术和经验,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目前,羊易村人均年收入从1980年的不足500元增长到现在的2000余元。

    2008年10月6日,当雄县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造成羊易村9人死亡,其中包括扎拉年迈的母亲和不到2岁的孙女。他把亲人的后事托付给亲戚邻居,第一时间安排本村的38名党员带头组织群众自救,抢救受伤的群众、抢救财物、发放物资、安抚群众……连续几天没有合眼。震后第13天,他才抽空回家。那时,老母亲和小孙女的后事已经办理完毕。扎拉被中央组织部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8年10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扎拉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到拉萨市各县(区)、机关、学校作报告,社会反应良好。目前,扎拉正带领村民重建家园。

    只有生活条件改善了,群众才会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扎拉把解决好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带头动员村民捐款捐物,帮助贫困户修房造屋。去年,听到拉萨发生“3·14”事件后,扎拉气愤地说:“那些破坏分子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偏要闹点事出来,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我们绝不答应他们这么胡闹!”在他的带领下,羊易村群众无一人参与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无一人造谣或传谣,该村社会局势稳定。


    小阿铁

    致富路上锐意进取

    小阿铁,男,藏族,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林芝地区察隅县竹瓦根镇嘎巴村党支部书记,2007年当选为自治区人大代表。

    小阿铁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为嘎巴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了榜样。任嘎巴村干部20多年来,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大胆尝试新的农牧业生产管理模式,发展商品经济。如今,村民的收入成倍增长,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

    为了带动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小阿铁找到县农牧、林业等部门,把有关农、牧、林、禽之类的书籍搬到村文化室,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促使村里的党员群众掌握农牧科技知识。借助嘎巴村地理位置的优势,他大胆地成立了沙石公司、组建了农牧民建筑工程运输队,每家出一个劳动力学习车辆驾驶、搞运输。仅用两年时间,嘎巴村每户拥有1辆农用车,工程建筑运输车30余辆,沙石公司每月吸纳富余劳动力100多人次,80人实现就业。

    在他的带领下,嘎巴村仅用了10多年时间就大大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村民年人均纯收入7300元,其中现金收入5800元。嘎巴村现有运输汽车30余辆,2个沙厂,3个预制厂,1个加油站,1个集体企业(藏鸡养殖场)。粮食单产每亩400公斤以上,建蔬菜大棚60余亩,蔬菜种植户30多户,禽畜养殖专业户达15户,20至40岁的村民均参加了科技培训。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8%,移动电话普及率达76%,电视普及率达100%,户户通自来水。

    小阿铁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表彰和奖励。1999、2000、200年、2005年获得察隅县“优秀党员”称号,2007年荣获第二届“西藏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2007年荣获竹瓦根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称号,2008年荣获“全国优秀农牧民”称号。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