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羌塘草原电力供应
肖方勇,男,汉族,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西藏电力有限公司那曲公司生产技术与计划部主任。
2003年5月调至那曲电力局后,肖方勇先后负责并顺利完成了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35KV中心变电站35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查龙电厂直流系统的技改、查龙电厂35KV出线间隔改造工程、青藏铁路35KV贯通线启动、35KV聂荣变送电启动等多项工程的安装调试和启动工作。他还主持了那曲电网的继电保护配置改造和安全性分析工作,编制了那曲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方案,制定整改方案,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组织建立健全了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理顺了生产管理流程。
2008年7月至今,肖方勇担任西藏电力有限公司那曲公司生产技术与计划部主任。他多次组织负责公司的技改和大修项目。编制了《35KV系统电容电流计算书》、《那曲电网雷击运行方式》、《零值绝缘子检测方法》,负责了110KV那曲变加装消弧线圈技改工程和35KV间隔扩建工程的安装、调试和启动工作,那曲电网谐波超标调查分析工作,中心站主变差动保护整改方案。
每次遇到厂站突发故障和事故,无论什么情况肖方勇都要亲自赶到现场处理。在事故、故障的处理中,常常身先士卒,与员工同甘共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非常注重对生产一线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每遇典型故障事故,他都要与相关专业人员讨论故障事故处理的经验教训和得失,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1997年以来,肖方勇先后获得查龙电厂“先进工作者”、那曲电力系统“先进工作者”、那曲地区“科技先进工作者”、自治区电力公司二期“农网建设先进个人”、西藏电力有限公司首届劳动竞赛暨职业技能竞赛变电检修“状元”称号等10多项荣誉。
维护高原通信网畅通
袁鹰,男,汉族,1977年出生,四川新津人,中共党员,2005年调入铁通西藏分公司。
从进藏以来,袁鹰一直从事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从拉萨到那曲,从那曲到安多,只要公司网络和信号到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袁鹰自2005年赴藏至2006年7月青藏线全线开通的一年多时间里,往返拉萨唐古拉之间几十次,处理各类通信设备故障,抢修通信线路。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西藏分公司网管中心机房至拉萨西站13.6KM野外光缆被确定为向全国传送开通仪式视频信号的备用传输通道。为保证全国人民能顺利看到青藏铁路开通仪式,确保开通仪式信号传送的绝对安全,5月份,袁鹰就开始进行线路测试、纤芯调整和应急演练工作,反复演练和掌握保障应急方案。
拉萨“3·14”事件中,公司多处通信线路和设施被破坏,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通信。3月17日,袁鹰和同事到嘎玛贡桑路抢修光缆时已经是晚上9点了,为了尽快恢复附近300多户用户的电话宽带业务,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及时通过网络媒体了解事实真相,袁鹰和同事投入到紧张的光缆重新架设、开剥、接续中……直至次日凌晨1点30分,抢修现场与网管中心机房确认通信业务已恢复,他们才回公司。袁鹰和同事用4天时间,在拉萨固话运营商中第一个完成了被损毁通信线路的抢修工作,为维护拉萨正常的通信秩序、维护拉萨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2006年至2008年间,通信线路、设施屡屡被盗,防不胜防。袁鹰一方面对通信线路和设施重点监控,一面积极组织并参加防盗巡逻队开展反盗窃保卫工作。袁鹰共出巡防盗106次,蹲点防盗28次,抓获通信线路盗窃犯36名,追回各型号通信线路32.42千米,挽回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万元。
“天下第一道班”的当家人
玛尔灯,男,藏族,1961年出生在安多公路段第十四工区(109道班),中共党员,现任自治区交通厅公路管理局青藏公路管理分局安多公路段第十四工区工区长。
他30年如一日,奋战在海拔5300多米的唐古拉山素有“天下第一道班”之称的青藏公路109道班。他带领工区职工战风雪、斗严寒,冬天挖冰雪,夏天补坑槽,整修路肩,清理边沟,保障了青藏公路海拔最高、气候最差、养护难度最大的唐古拉山段的常年畅通。他多次被各级组织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担任工区长后,他就制定了一项制度:每个养路工人在养护好公路、保障畅通的同时,要时时刻刻为有困难的职工和过往的司乘人员多办实事、办好事,使过往“生命禁区”的人们得到帮助、感到温暖。他亲手在道班门口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有困难,请找109道班”。自参加工作以来,玛尔灯已经先后为困难家庭、过往司乘人员捐款捐物总计达6万多元。
2004年11月,一场罕见的特大雪灾袭击了安多草原。为及时完成公路抢险保通任务,玛尔灯带领工区的全体职工,不分白天黑夜,挖冰除雪,饿了就吃口糌粑,渴了就吃口雪,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星期,才将公路从积雪中清理出来。期间,他号召职工把房子让给受困的司乘人员住,并免费为他们提供被褥、衣服、食品和药品等。他带头捐款、捐物,为帮美乡4村的10户困难户送去价值6000元的面粉、大米和清油。帮美乡有一位牧民突然生病,但没有住院费,玛尔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2735.87元全部捐了出来,同时号召工区党员每人捐款100元。 组织上多次找他谈话,准备把他调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工作,他总是说:“还是调其他有困难的同志吧,我在109道班工作已经30年了,有高原养护工作经验,而且这里也需要我。”
高原鸿雁传真情
拉巴次仁,男,藏族,中共党员,拉萨市邮政局投递员。 参加工作20多年来,拉巴次仁每天坚持提前30分钟到岗,酷暑难当的大热天,汗水浸湿了衣襟,口渴难忍,头晕打转他不言苦;数九寒天,冷得牙直打颤,他不怕冷;感冒发烧38.5 度,他把诊断书往口袋一揣,像常人一样挺着干,他不作声;有时一天干上十几个小时,浑身像有使不完的劲,他不叫累。
作为班组管理人员,拉巴次仁不仅将班里的管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还利用业余时间带领班组人员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及时掌握邮政投递工作规范化服务标准,提倡“想用户所想”的服务理念。对于用户的查询投诉,认真受理、处理,及时回复用户,坚决把用户的查询、投诉处理到底。在他邮包里总放着一瓶矿泉水,这瓶水不是用来喝的,而是他用来擦信箱的。他每天都会把投递片区的信箱擦一遍,用拉巴次仁自己的话说,“这是邮政形象,这是邮政品牌”。
在他负责的投递片区,有不少用户都是离退休职工。拉巴次仁经常帮他们读信件、写信、缴电话费、帮他们取款或存款。有时还帮老人们买粮买煤气,老人们对他特别放心。周围的人们都说他是“活雷锋”。10多年来,在他负责的片区投递里程46公里/单程,信箱的使用率达到98%,用户的满意率达到100%。
2008年高考录取通知书投递期间,一天,因为分发人员疏忽,把原本属于江苏东路投递的一件特快通知书错分给别的投递组了。他带着通知书,沿着投递路线每到一个小区见人就打听。直到晚上7点多钟,他才把通知书送到考生的手里。考生父母非常感激,挽留他吃晚饭,他客气地摆摆手:“为您服务是我们的责任。”回家的路上,他才发现已骑出自己投递段5公里了。
1994年他被评为“全国十佳投递员”,2004、2006年分别被评为拉萨市邮政局“年度先进工作者”,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连续3年被评为拉萨市邮政局“优秀党员”。
守护天路的联防队长
布吉布,男,藏族,1981年出生,那曲地区那曲县人,中共党员,现任青藏铁路那曲段岗秀护路联防大队大队长。
布吉布在工作中牢固树立“青藏铁路无小事,事事连政治”的大局意识,切实担负起了“保一线平安就是保一方平安”的责任。为加强铁路沿线的安全保卫任务,他几乎每天都带领队员,在铁路沿线来回奔波,风餐露宿、废寝忘食,确保了自青藏铁路通车以来的安全运营。
按照“五五”普法要求,布吉布带领队员在铁路附近的村(居)委会中设立护路宣传板、法制宣传栏,开展法制讲座,加大群众社会公德教育力度,培养了广大群众支持、参与爱路、护路的社会责任感。由于联防队工作到位、宣传到位、服务到位,截至目前,在他的管段内没有发生任何违规现象,没有发生任何影响铁路安全畅通的案件。
布吉布十分重视护路队伍正规化建设,在队伍建设上始终坚持严管理和关心爱护相结合,在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在上级没有配备装备之前,不等、不靠,组织护路队员用石砖做成桌子,集体做饭,集体住宿,坚持每周一升国旗、唱国歌,培养队员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在生活上,关心队员的冷暖安危,在没有配车之前,他开着自己的车巡防了两年。平常碰到队员生病、受伤,无论路途多远,他都平安地把队员送到医院,使队员得到及时治疗。他还带领队员在营区搭起了单杠、双杠、拳击沙包、标靶,在营区院外修了简易足球场,同时还绿化了营区,为广大队员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健身场所。
两年来,布吉布带领队员巡线里程20余万公里,修复铁路防护栏25公里。去年,他荣获青藏铁路拉萨公安处“十大优秀护路巡防员”称号。
青藏铁路最牛的“保姆”
刘青林,男,汉族,39岁,中共党员,现任中铁十二局集团铁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刘青林2001年6月任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工程项目指挥长,相继组织参与拉萨河改造、“两桥一隧”、青藏铁路等工程施工。现在,刘青林作为董事长带领中铁十二局铁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的的全体职工承担了青藏铁路525.488公里、22个车站的养护任务。截至目前,完成了青藏铁路唐南段线路零安全漏洞、零事故、零死亡的硬性指标,有力地保障了青藏铁路安全平稳运行。2008年,刘青林和公司被誉为青藏铁路最牛的“保姆”。
刘青林带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建家、建线,盖职工住房、安装供氧设备、配备后勤保障供给车、建职工图书室、安装卫星电视节目接收系统等等,完善了后勤保障。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开展“导师带徒”传帮带、创建“工人先锋岗”、 “绿色环保示范线”以及 “安全标准线竞赛”等活动,促进职工学习养护知识,提升养护作业技能。实践中,从辅助设备的维护保养到秋季预防性检修,他都亲自指挥,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高原铁路养护新做法,科学指导养护施工。2008年,公司获得山西省劳动竞赛“五一”表彰“集体三等功”、获得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集体一等功”。
他在2008年提出:保持青藏铁路环保达标是养护施工的生命线。开始,各项绿化施工均自行设计并组织施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铁路两侧绿化得到进一步改善,标准化作业日渐成熟,为青藏铁路全线的绿化环保工作作了示范。此项目被国家建设部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为“二等奖”。
2008年末,在青藏铁路公司工务交流评比中,公司以最优的质量、最好的安全、最少的成本名列各工务段榜首,当雄车间被青藏铁路公司评为“高原样板车间”。刘青林多次获得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及青藏铁路公司“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雪莲”盛开年楚河畔
多布杰,男,藏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人,中共党员,现任日喀则雪莲工业贸易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
17年来,日喀则雪莲工业贸易公司在以多布杰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由亏损变盈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个面临破产的单一经营企业逐步发展到现今以水泥产业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自治区及地区“骨干”和“支柱”企业之一。 截至2008年底,公司资产由1993年底的506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1.06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349万元,创税5691.5万元,实现利润5075万元。
多布杰对产品质量尤其重视,凡牵涉到质量方面的问题他都要亲自过问。他特别提议在公司《管理条例》上增加了对有损公司声誉、信誉的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多布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法》、《重大责任事故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公司连续8年没有发生过任何重特大事故。
多布杰坚持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员工:多次调整员工工资,人均达3438元;公司连续3年派遣70多名员工到内地进行学习、参观;出资10余万元组织退休老职工在区内旅游;解决了70多名公司职工子女就业问题; 2004年,公司建起了两栋周转楼房,解决36户员工的住房问题;2005年公司出资2000多万元建造61户安居住房;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
雪莲工业贸易公司不仅带动了地区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同时为当地农牧民增加了2000余万元的年收入,解决了550余人的就业问题。公司还出资400万元全资援建了雪莲小学。
雪莲工业贸易公司1998年起连续11年保持地区超百万元纳税大户荣誉,2003年跃升为自治区纳税大户。曾连续4年被自治区、连续7年被地区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2005年9月被自治区质监局评为“AAA”级信誉等级企业。2005年“雪莲”牌水泥被授予西藏名牌产品。2007年被评为“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多布杰先后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十大杰出青年”、“中国改革百位新锐人物”、“中国优秀企业家”、“优秀党务工作者”等。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