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出席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仪式,宣布工程投入试运行,向广大工程建设者表示慰问。这是李克强亲切会见建设者代表。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 摄
李克强宣布工程投入试运行并向广大工程建设者表示慰问
张平尤权王勇吴新雄陈全国强卫出席 白玛赤林骆惠宁刘振亚致辞 刘铁男主持
12月9日下午,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试运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仪式,宣布工程投入试运行,向广大工程建设者表示慰问。他指出,青藏联网工程建成和投运,结束了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内地电网全面互联,实现了北京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对西藏电力的直接调度,为从根本上解决西藏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电问题打下了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电监会主席吴新雄,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出席仪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青海省省长骆惠宁、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铁男主持。国务院研究室、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全国总工会领导出席。
李克强与参与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的设计、建设、监理单位人员的代表握手并亲切交谈。他说,在高寒缺氧地区进行工程施工,面临许多技术和生活保障问题,你们和你们的同事们带着对国家的忠诚,带着对西藏和青海人民的感情,弘扬攻坚克难、敢打硬仗的精神,超越生命极限,做到了零死亡、零伤残,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架起了一条雪域高原的电力“天路”、光明“天路”。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广大建设者表示感谢和问候。
李克强指出,建设投运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对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完善能源输送通道,提高西藏自治区供电能力,改善西藏、青海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希望有关方面再接再厉,扎实工作,精心管理,精心维护,保障工程稳定运行,保障输电安全可靠,保障能源稳定供应,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电力支持。
白玛赤林在致辞中说,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的建设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体现了国家有关部委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标志着西藏电力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用好、管好这条生命线、保障线,积极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大力推进水电资源开发,着力打造国家能源接续基地。
骆惠宁表示,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的建成,不仅改写了西藏缺电的历史,而且书写了青海电网建设的新篇章,进一步密切了青藏两省区的联系与合作,青海将继续做好铁路、公路、油路、电网、通讯由青入藏的服务保障工作。
刘振亚指出,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西藏发展的缺电问题,为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和国家新能源基地的建设提供了电力保障。我国电网实现了除台湾之外的全国联网,国家电网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国家电网公司将全力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为西藏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藏联网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自2010年7月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半时间,总投资超过160亿元。工程包括西宁至格尔木75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格尔木至拉萨±400直流输电工程,藏中电网升级三个部分,线路全长2530公里。青藏联网工程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300米,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的线路超过900公里。
12月9日下午,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自治区副主席丁业现出席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拉萨分会场庆祝活动。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23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继青藏铁路之后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一条光明线、幸福线,对于改善当地各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西藏、青海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不仅将优化西藏的电源结构,提高电力供给能力,还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缺电问题,解决青海海西电网结构薄弱、供电不足等问题,满足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并且为海西地区100万千瓦光伏电源并网发电提供坚强的网架支撑,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据了解,今冬明春,西藏电网装机容量为87.3万千瓦,但受火电高原出力低、水电冬季来水少等影响,实际可调出42.3—52万千瓦。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后,将基本上改善西藏缺电局面。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