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政务 > 政务要闻

洛桑江村主席在自治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15年02月01日 00:5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概述    

核心提示:

预计,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925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6亿元、增长1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亿元、增长3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1元、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2015年1月18日上午,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在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是2014年工作回顾,二是2015年工作安排,三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刚刚过去的一年,政府工作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六对抓手”,强化“六动措施”,坚守“三条底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全区经济增长快、投资力度大、质量效益好、支撑能力强、民生改善实、生态环境优、社会大局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预计,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925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6亿元、增长1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亿元、增长3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1元、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均居全国前列。

报告从八个方面总结了2014年的政府工作。一是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二是狠抓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三是大幅增加民生投入,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四是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六是坚守底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七是突出创新驱动,科技人才支撑不断加强;八是完善治理体系,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对2015年的工作安排,报告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打牢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二是突出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三是加强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四是激活改革开放和对口支援两个动力;五是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六是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报告强调,将着眼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法治的思维、改革的精神、开放的意识、创新的理念,精心编制好“十三五”规划。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政府将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为政府,着力培育有效市场,努力建设有为政府。二是强化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三是践行群众路线,建设为民政府,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的落实,真正做到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四是坚决惩治腐败,建设廉洁政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以良好的政府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2014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核心提示:

2014年,全区粮食产量达98.5万吨,创历史新高;减少贫困人口13万;“十二五”规划投资累计完成74.1%,完工项目63个;全面落实18项民生政策,新增11项惠民举措;全年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4亿元,分别增长20.3%、23.5%;区中直部门减少审批项目54%;植树造林124万亩,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增至18个县。

过去一年来,各级政府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加强调控,强化措施,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牧业再获丰收,全区粮食产量达98.5万吨,创历史新高。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达到2937家、增长55%。扶贫攻坚减少贫困人口13万。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占可支配收入四分之一。

二是狠抓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十二五”规划投资累计完成74.1%,完工项目63个。拉日铁路通车运营,拉林铁路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区步入铁路建设的新时代。拉林高等级公路开工路段完成工程总量的75%以上。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169.7万千瓦、增长32.4%。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结束了昌都缺电和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

三是大幅增加民生投入,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面落实18项民生政策,新增11项惠民举措。全年新增就业4.3万人。近37万城乡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72%有意愿的五保对象实现集中供养,5900多名孤儿得到有效救助。新增幼儿园109所,拉萨教育城投入使用,类乌齐等6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农牧民子女高考和内地班录取比例分别达到71.8%、70%。新增卫生计生人员1009名,出生缺陷一级干预试点县扩大到24个,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5%。69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9个民间艺术团排练场全面建成。妥善处理“8·09”、“8·18”重特大交通事故,安全生产秩序得到有效整治。

四是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达23.2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38.6%。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缴税收46亿元;藏青工业园入园企业103家;天然饮用水产业产量突破30万吨。首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打响了“人间圣地·天上西藏”品牌。全年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4亿元,分别增长20.3%、23.5%。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区中直部门减少审批项目54%。白朗等4个自治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全面启动。开展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年末全区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000亿元、1600亿元,扶贫贴息贷款增长一倍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4亿元、项目540个。首届藏博会签约项目33个、合同总额387亿元。吉隆口岸实现中尼双边开放。我区与尼泊尔合作成立喜马拉雅航空公司,为西藏航空业进入国际市场开辟了广阔空间。全年完成援藏投资36亿元,建设项目695个。

六是坚守底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出台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资源管理、县域环境保护考核等制度。植树造林124万亩。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增至18个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8.8亿元。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全区生态环境持续良好。

七是突出创新驱动,科技人才支撑不断加强。建设重点实验室、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园区45个,青稞育种和牦牛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成,青稞牧草害虫防控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基层补充各类人才1.1万名,西藏大学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

八是完善治理体系,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平安西藏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十项维稳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十四世达赖集团渗透破坏活动。城镇网格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工作进一步深化,干部驻村驻寺深入推进。实施兴边富民项目870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西藏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拉萨市公共安全感位居全国前列。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与预期目标

核心提示:

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新增就业4.6万人。

2015年是自治区成立50周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藏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意义十分重大。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663”工作思路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强化投资拉动、强化改革开放、强化产业支撑、强化扶贫攻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圆满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新增就业4.6万人。

 

2015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核心提示:

2015年,力争粮食产量达到100万吨,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公路总里程突破8万公里;全年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收入240亿元;投入86亿元办好民生“十件实事”;非公经济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值、市场主体、就业岗位翻一番,税收翻两番,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

2015年,政府将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打牢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广“藏青2000”等新品种11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00万吨。实施示范社创建工程。改良黄牛16.5万头。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力争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加快破解基础设施瓶颈,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300亿元,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任务。加快拉林铁路建设。完成拉林高等级公路开工路段建设。全区公路总里程突破8万公里。加快推进拉萨贡嘎机场等改扩建工程。加快川藏电力联网延伸工程建设。58个县纳入主电网并实现农电代管。加快大古等水电站建设。开工建设湘河水利枢纽、结巴等水库。扎实做好川藏铁路林芝至昌都段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突出沿路、沿边、沿江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启动新型城镇化试点。

二是突出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新扶持发展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至5家,推行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牧民等发展模式,力争产业化率达到40%。推动工业上规模增效益,加快三江流域、雅江中游水电开发,加强“西藏好水·世界共享”整体推介,支持藏医药企业兼并重组、产品研发创新,藏青工业园争取50家入园企业建成投产。实施旅游强区战略,打造西藏旅游升级版,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收入240亿元。加快建设中国西藏旅游产业园,推进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继续实施家电家具下乡,促进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始终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完成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强化环境监管,落实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110万亩以上。开展湿地和水生态补偿试点。

三是加强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继续办好民生“十件实事”,投入86亿元实施10个方面26项提标扩面政策。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提前实现有意愿的五保对象县以上100%集中供养、孤儿地市以上100%集中收养的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100万人次。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新建、改扩建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和城镇幼儿园237所,完成12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县乡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基本实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西藏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实现县级有线电视数字化全覆盖,全面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防减灾工作。

四是激活改革开放和对口支援两个动力。释放改革最大红利,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设立30亿元的自治区强区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营改增”、地方税税制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对涉农、中小微企业以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力争年末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切实落实首届藏博会成果,精心筹备举办第二届藏博会。力争非公经济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值、市场主体、就业岗位翻一番,税收翻两番,力争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制定援藏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项目资金向民生、向基层倾斜。

五是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建设高原特色种质创制、生态安全等科研平台和基地,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45%以上。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实现行政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完成全区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切实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培养实用紧缺人才,精准引进中高级人才,为基层培养教育、卫生、科技、农牧等急需专业人才。

六是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认真落实创新寺庙管理的各项措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守和谐稳定底线,落实十项维稳措施,抓实抓好平安西藏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藏。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发展稳定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坚决贯彻对十四世达赖集团斗争方针,严厉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确保社会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